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補貼潮過后,哪些企業可以留到最后?

時間:2018-12-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機器人市場在爆發,在歷經連續三年占比上升后,國產機器人的占比卻突然有所下降,外資機器人占比卻在大幅上升。

中國機器人市場在爆發,在歷經連續三年占比上升后,國產機器人的占比卻突然有所下降,外資機器人占比卻在大幅上升。去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78萬臺,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的占有率為26.8%,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占比73.2%的外資機器人在華銷售10.32萬臺,同比增長71.9%。

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國產工業機器人

2017年,國內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企業中:

沈陽新松機器人:政府補貼1.71億元,凈利潤4.48億元,研發投入1.65億元,占總營收的6.7%。政府補貼占比凈利潤達38%,研發投入占政府補貼的96%。

深圳匯川技術:政府補助4742.56萬元,凈利10.6億元,研發投入5.92億元。政府補貼占比凈利潤達4.5%,研發投入是政府補貼的12.5倍。

上海新時達:政府補助4390.56萬元,凈利1.44億,研發投入2.9億元。30%的利潤來自政府補貼,研發投入是政府補貼的6.6倍。

南京埃斯頓:政府補助3651.49萬元,凈利9517萬,研發投入1.06億元。政府補貼占比凈利潤達38%,研發投入是政府補貼的2.9倍。

廣東拓斯達:政府補助648.52萬元,凈利1.38億,研發投入4345萬元。4.6%的利潤來自政府補貼,研發投入是政府補貼的6.6倍。

對比發現,匯川技術的研發投入占比是不是最多?實則不然,匯川技術主營業務較多,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的研發和幾乎all-in的投入讓匯川發生質的變化,營收和盈利都會可觀,在這里只有針對機器人的補貼和研發轉向投入作對比才能出結果。新松機器人獲得政府補貼超過1.71億元,超過前四家的總和,研發投入1.65億元,不低,也不高。

接下來我們對比一組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國內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企業中:

新松機器人(2018.1.1~2018.9.30),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3.29億,比上年同期增長20.29%。前三季度政府補貼2308萬元。

埃斯頓2018年前三季保持高速增長,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707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03%。同時政府補貼也減少,2018H1埃斯頓收到政府劃撥補貼622萬元。

拓斯達公告,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29%。公告中將前三季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有所放緩,各項政府補貼當期僅538.9萬元為較大影響因素。

明顯的是政府補助相對往年均有所減少,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會怎樣?

大多機器人企業面臨問題

一是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的“徒有其表”機器人企業攪亂市場,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下降。高端市場長期被國外機器人壟斷,更多的國產機器人企業只能靠價格優勢占領產業鏈低端。

二是自主知識產權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的缺失,比如減速器,國內企業對國際廠商嚴重依賴,最大程度抑制了國產機器人發展。雖然在去年減速器全球缺口局面下,一大批國內企業入如中大力德、蘇州綠的取得突破,出貨量翻倍增長,但遠遠不夠,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應該有更多企業走技術創新之路。

三、研發到實際應用還需探索,多元化市場需求下,國產機器人走細化路線,是身為本土企業最大的優勢,由此誕生了我們每年各大展會上看到諸多‘新型’機器人,但實際應用有營收的很少,這一過程需要我們廠商好好琢磨、另辟蹊徑。

國產機器人增長放緩

中國機器人市場在爆發,在歷經連續三年占比上升后,國產機器人的占比卻突然有所下降,外資機器人占比卻在大幅上升。去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78萬臺,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的占有率為26.8%,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占比73.2%的外資機器人在華銷售10.32萬臺,同比增長71.9%。

在工信部公布的數據中,2018年,國產機器人已然呈現產量增長逐漸放緩的趨勢,外企卻在加快腳步擴能,已建成或正在動工建設的機器人產業基地遍布全國各地,安川位于江蘇常州的第三期機器人工廠已建成年產能由此擴大50%,達到1.8萬臺;發那科機器人重慶基地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預計2019年上半年竣工。項目計劃投資1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值2億元以上;ABB宣布將在上海投資1.5億美元,機器人工廠將年產10萬臺。對于國產機器人企業又是一波夾擊。

“機器人第一股”創始人回應

在近日,新松創始人曲道奎出席2018GBAS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時,也對相關問題作出了回應。

國產機器人占比在下降,機器人是否要重蹈中國數控產業和中國汽車產業的覆轍呢?他表示,機器人的結構決定了機器人的水平,2017年,中國的多關節機器人已經成為主導,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機器人市場已經進入高端應用階段。雖然在量上有進步,但在質上,中國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與美日相比,中國在多關節機器人上依然處于弱勢地位。國產機器人的種類也較為單一,即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和上下料機器人占較大。國產機器人除了在噴涂上有略微優勢,其他潔凈機器人、裝備機器人和焊接機器人等種類,基本仍為外資公司主導。機器人應用最多的領域是汽車制造,這一高端領域的關鍵技術也被國外企業所壟斷,所以從應用上講,國產機器人仍處于中低端。

中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經涉及到國民經濟39個行業的大類,中小制造業企業一直占據著國內制造業內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對于工業機器人企業來說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工信部發展規劃在2020年前,國內機器人密度為150,2017年國內機器人密度為97,兩者之差正是機器人企業的增長空間,在這之前,政策方面預計不會停止對機器人行業的大力扶持,重要的是在這之后,誰能笑到最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