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技術是智慧產業最前端的關鍵性基礎性技術,傳感器技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前不久在鄭州舉行的首屆世界傳感器大會上,自動識別車牌、“刷臉付款”的智能加油機,可以和人“對答如流”的擦窗機器人等紛紛亮相……鄭州高新區“智造”的各類傳感器產品,正以井噴式的速度,迅速覆蓋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傳感器大會之所以“花落”鄭州,與鄭州的產業優勢分不開。傳感器產業正是鄭州高新區的一張靚麗名片。
新天科技的SMT車間里,一位工程師正在檢驗用于制造智能表的元器件
荒地上的孵化:小微企業“逆襲”成行業龍頭
1988年,鄭州高新區啟動籌建。一陣開工禮炮響過,竟從荒蕪的草叢中震出成群的野兔。
就是在這一片荒蕪之地上,鄭州高新區開啟了披荊斬棘的30年創業歷程。作為被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如今,鄭州高新區已被批準為首批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首批科技服務業試點區,連續5屆榮獲全國先進高新區殊榮,最近又被確定為全國科技資源支撐型創新創業特色載體。
一項項榮譽的背后,是堅實發展的特色產業。傳感器產業正是鄭州高新區的一張靚麗名片。
在漢威電子公司,平均每24小時就有超過3萬支傳感器從這里產出。這些傳感器,包含130余種規格,可檢測數十種可燃氣體、毒性氣體及其它氣體。其實,18年前漢威電子公司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微企業。立足傳感器領域,歷經三次產業升級,如今,漢威電子已成為國內唯一能夠生產半導體、催化燃燒、電化學和紅外光學四大類氣體傳感器的企業,氣體傳感器業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圍繞傳感器、智慧城市、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能家居,構筑起一個面向多行業的物聯網生態系統。漢威公司董事長任紅軍感慨地說:“漢威從小微企業一步步走到上市,走到行業龍頭,離不開高新區管委會傾力營造的創新環境,尤其是支持企業建立研究院、技術中心、研發中心,確保了企業項目的行業領先地位。”
也正是在漢威的帶領下,鄭州高新區傳感器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涌現出擁有10家特裝企業、24家標準企業的新型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并且在北斗定位授時、5G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等領域集聚了重要資源。為進一步挖掘傳感器產業的科技資源優勢,把傳感器產業做大做強,鄭州高新區還決定打造3—5平方公里的千億級智能傳感器組團,扛起“中國智能傳感谷”的大旗。
深挖科技潛能:中小企業研發中心全覆蓋
縱觀鄭州高新區30年的發展歷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打造創新平臺,深度挖掘科技資源優勢,充分釋放其潛能。
鄭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王新亭介紹,目前鄭州高新區集聚了17家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100多家省級及以上技術創新平臺,31家院士工作站、663家市級及以上研發機構,基本實現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全覆蓋。在這些技術創新平臺基礎上,還培育了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在電子材料與器件、信息通信、網絡安全、盾構裝備等領域,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創新支撐。
去年10月11日,河南省首個諾貝爾獎工作站——“丹·謝赫特曼工作站”在鄭州高新區正式掛牌。該諾貝爾獎工作站由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教授與鄭州大學合作設立。依托這一創新平臺,不僅鄭州大學相關學科帶頭人將被推薦到國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研修,丹·謝赫特曼還將對學科項目進行指導,并將其最新科技成果在鄭州高新區和河南轉化。
在此前后,鄭州高新區還建設了電子材料與系統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推動鄭州大學、武漢大學、日本筑波大學共建環境生態工程研究所,跨國聯合創新持續展開。并成立了智能儀器儀表、新材料、軌道交通、釬焊技術等6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有效推動跨區域創新協作。圍繞著這些創新平臺,鄭州高新區目前集聚院士18人,市級以上創新杰出人才129個,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6500余人。與此同時,創業平臺也持續升級,“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服務鏈條日益完善,已建成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4家、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23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數占全市的55%、全省的30%,建成加速器和產業園區6個。
明確擴權賦能:打造千億級一流園區
最近,鄭州市市長王新偉簽發《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作為河南省首個開發區層級的法律規章,該《暫行規定》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和促進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法治理和高質量發展,建設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充分發揮其自主創新示范帶動作用。
在擴權賦能方面,《暫行規定》明確,鄭州高新區今后由管委會行使較為完備的縣(市)區級政府權限和部分市級經濟管理及相關行政管理權限,并可與省直相關部門對接,享受部分審批事項省級直通車便利。管委會在機構編制管理部門核定的機構總數內,可以自主設置職能機構,確定其具體職責;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創新符合實際的選人用人機制、薪酬激勵機制和人才交流機制。
在《暫行規定》中,鄭州市政府還明確賦予鄭州高新區八大發展定位,將鄭州高新區建成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創新創業人才密集區、科技金融創新實驗區、依法治理先進區、智慧社會先行區,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
王新亭表示,《暫行規定》的出臺,是對鄭州高新區建區30年來第一次全面、徹底的系統賦權。鄭州高新區將圍繞產業鏈、布局科創鏈、完善金融鏈、強化政策鏈,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創意和智慧產業集群,全面激發科技資源優勢,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確保2025年建成千億級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中原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