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上海有色金屬網舉辦的峰會上,南京中核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對國內光伏產業現狀及對多晶硅的需求進行了展望。
光伏行業市場現狀
10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三季度光伏發電市場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GW,規模實現穩步增長;截至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達164.74GW,其中光伏電站117.94GW,分布式光伏達到46.8GW。
上半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量約為24GW,分布式裝機約12GW,同比增長70%。由于光伏成本下降,即使2018年補貼下降的情況下,上半年尤其是531新政前市場投資意愿依然高漲,分布式更是大幅增長。
2018年國內上半年組件產量約為42GW(增長約24%),因組件價格大幅下降,國外市場增速加快,出口量為19GW,同比增幅25%以上。531新政后,國內市場快速降溫,上半年搶裝潮不如預期,組件價格持續下降,目前多晶組件已經跌至2元/瓦以下,半年降幅將近30%。
2018年全球新增光伏組件需求約106GW,將會有15~20個國家的新增裝機超過1GW;而在2017年,僅12個國家的新增裝機為1GW以上。同時,一些國家雖然總體量不大,但增速較大。由于國內組件價格大幅下跌,導致海外許多國家的光伏已經實現平價上網,裝機量猛增。2018年海外市場大約新增20GW,增長率約為40%。據光伏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已建電池片產能800兆瓦,組件產能1.5吉瓦,在建電池片3.2吉瓦,組件3吉瓦。我國海外布局的電池片產能已超過了11GW,組件產能超過15GW。
光伏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目前來看,自531以來的行業低潮已經過去,政策歷史大底已經出現。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18年國內和全球裝機量分別為40GW、95GW。2019年國內新增裝機量上調至45GW(原預測是40GW),同比+22%;海外新增裝機量上調至120GW,同比+26%。
光伏行業長期增長預期較明確:
一、政策持續鼓勵和支持光伏發展
11月2日,國家能源局召開關于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會議主要表達了四點內容:2022年前光伏都有補貼,補貼退坡不會一刀切;“十三五”光伏目標要提高,可以比210GW更積極一些;加快研究制定并出臺明年政策;認可戶用光伏指標單獨管理。隨后,參會的企業人士提出上調至250~270GW的目標。假如規劃目標再次上調到250GW,則未來兩年多的“額度”將調增至85GW。考慮到一些剛性裝機需求(比如有明確指標的地面電站項目、領跑者項目、扶貧項目以及不受指標限制的平價上網項目等),未來兩年的新增裝機有望維持在45~50GW水平。
2019年光伏市場不會徹底“去補貼”,進而令整個市場陷入“絕境”。據相關專家預計,2019年分布式指標將達到10GW,地面電站無指標,平價上網項目不受指標限制。戶用分布式和工商業分布式實行分開管理,5GW給戶用,5GW給工商業,用于滿足2018年和2019年的項目。
二、海外市場穩定增長
據業內人預計,光伏海外市場將會有40%~50%的增長,規模可超過80GW,甚至有可能達到90GW。預計有將近40個國家進入到GW級裝機規模。尤其是中東地區、東南亞地區、亞洲地區等新興市場規模增長強勁,全球光伏市場去中心化趨勢正在持續走強。
三、光伏成本下降,平價上網打開市場空間
按照國家制訂能源轉型升級路線圖,到2020年、2030年,保障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的戰略目標,光伏發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剔除政策屬性、強化市場屬性,爭取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已是必經之路,并獲得了業界廣泛認同。迄今,國家能源局已發布了三批“領跑者”計劃,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快了光伏行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和發電效率的步伐。據了解,在2018年的領跑者項目招標當中,青海德令哈、格爾木等基地均報出了接近或低于當地上網標桿電價的申報價。
就我國的光伏成本來看,初始投資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就是組件占比達到43%,另外還有安裝成本包括:逆變器、支架、電纜、監控保護裝Z和建筑工程等。這兩塊的費用占比達到近80%。光伏成本的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今年下半年以來組件降幅達30%,預計2019年將繼續下降。其他相關設備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運營期間成本中,我們可以看到除折舊外,土地和銀行利息占到總成本的30%。
結語
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對產業的支持毫不動搖。531新政后,市場需求短期下降,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加快精細化管理。補貼退坡直至取消是大概率,企業必須降本增效,推進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