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邊緣智能、邊云協同”為主題,ECC(邊緣計算產業聯盟)主辦召開2018邊緣計算產業峰會。會上,IEEE與ECC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相關標準、技術、產業孵化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與此同時,在本次大會上也發布了《邊緣計算參考架構3.0》和《邊緣計算與云計算協同白皮書》。
成立于2016年的邊緣計算聯盟陣營不斷發展壯大,至今成員單位已有200余家,華為、英特爾、三大運營商、施耐德電氣、ARM等都是積極參與者。英特爾作為聯盟聯合發起單位之一,由英特爾副總裁兼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偉博士代表邊緣計算產業聯盟與IEEE-SA正式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基于IEEE全球化標準平臺和ECC在邊緣計算的技術、架構以及實踐上的探索和成果,雙方將深化在邊緣計算產業相關標準、技術測試床、品牌和市場方面等方面的合作,并創建與行業相關的開源機會,促進邊緣計算產業實施,協作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孵化,促進邊緣計算的全球化合作和產業發展。
陳偉博士認為,像視頻監控、零售業人臉識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和行業有望率先獲得邊緣計算的大規模落地應用。這些行業視頻技術應用較多,需要大量的數據存儲和分析,它的數據負載形態決定了在邊緣側預先計算和處理的價值。而且人工智能作為在數據里面挖掘價值的工具來講,它越靠近數據源越能夠得到實時的訓練,加速整個行業的落地。
英特爾中國物聯網事業部首席技術官張宇博士發表主題演講。他強調數據實時性,互聯互通,數據安全和網絡帶寬是邊緣計算的四大驅動力。邊云協同要求端到端的互聯互通以充分利用分布式的運算節點來針對不同數據與應用的實時性要求。邊緣計算的智能化發展需求也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落腳點,從而更好提高數據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張宇博士表示,邊緣計算是支撐物聯網發展的支柱之一,他把物聯網的發展比喻成一個人的兩只手,一個是邊緣計算,一個是云計算,兩者之間是邊云協同的關系,并不是替代關系。他還表示,英特爾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包括硬件和軟件,有些硬件產品是專門針對前端設備,有一些針對云數據中心,其中很多方案是開放性的,用戶在搭建完整方案的時候,可以一部分選擇英特爾的產品,一部分選擇其他的第三方產品,這是允許的。
此外,在峰會現場,英特爾還展示了工業邊緣計算平臺——金屬零件表面缺陷檢測。該方案基于英特爾OpenVINO和英特爾人工智能加速器,替代傳統的人工檢測方法,將缺陷的漏檢率和誤檢率降低了80%,同時檢測效率大幅提高。另一個現場展示是如何把多種工業現場數據源通過ConverterforOPCUA軟件框架轉換成標準的OPC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