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產業核心技術門檻再難也要破

時間:2018-12-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如今,機器人產業似乎也遇到了一些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核心技術仍不由自我把持。昨日,60多位記者,走訪了順德兩家在業內已經有相當知名度的機器人企業。企業負責人在與媒體座談時,幾乎都談到了“核心技術不由我掌握”的情況。

如今,機器人產業似乎也遇到了一些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核心技術仍不由自我把持。昨日,60多位記者,走訪了順德兩家在業內已經有相當知名度的機器人企業。企業負責人在與媒體座談時,幾乎都談到了“核心技術不由我掌握”的情況。

在國內移動搬運機器人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洪波坦言,作為他們生產的AVG(無人搬運車)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傳感器,說起來是“永久的痛”。國內雖然也有傳感器的生產,但性能仍難以媲美進口產品,價格上當然也就差得遠,“德國思科的要3萬元,日本的產品要1萬元,國產的只要幾千元”。

與嘉騰機器人主要生產機器人本體不同,此次走訪的第二站——佛山市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是一家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在國內用于打磨拋光生產的工業機器人領域,利迅達也是領先者。但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謝其峰也并不諱言,在該企業出售的整個臺(套)的機器人系統中,類似于汽車發動機地位的機械臂仍是依賴進口,主要是來自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產品。

兩家相關領域均較為領先的機器人企業談到的核心部件問題,其實也存在于國內一些機器人企業當中。

當然,“核心技術不由我掌握”的情況,不能簡單歸結于企業對于技術研發的不重視。按照陳洪波所說,日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而在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興起時間尚不久。實際上,從政府到企業,如今對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也都投注了眾多的政策與資源,作為將打造目前省內唯一“廣東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示范區”的順德,更是“不惜血本”在培育自身的機器人產業和智能制造。

事實上,機器人產業的核心技術門檻,也并非不可攻破。像嘉騰研發的“大黃蜂”機器人,其具備自有知識產權的慣性無人制導技術,就打破了國外激光制導技術的壁壘,讓搬運機器人能夠實現戶外無人駕駛。

那么,破解之道究竟在哪?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和政策扶持引導。順德對首臺(套)機器人的獎勵及對采購本區企業生產的機器人進行補貼,投20億建設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以提供技術、項目、人才和服務支撐,均屬此道。另外一方面,用市場換技術,比如,最近美的宣布與日本安川合作進軍機器人產業,即為市場換技術的范例。

除了政府和企業,不得不提的是人才。在走訪時,記者也不只一次聽機器人企業人士提到,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并無機器人專業,而少數高校設立了機器人專業,大學生們還得等三年才能畢業,“雖然高校有自動化專業,但對機器人而言只是相關專業。”因此,高等教育需要加快創新,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