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DI傳感器讓自動駕駛更加安全可靠

時間:2018-11-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德國慕尼黑電子展不僅是展商與自家客戶溝通交流的平臺,也是為了進一步展示自己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吸引潛在客戶。因此,每個廠商都精心設計了自己的展位,并拿出壓箱寶。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德國慕尼黑電子展不僅是展商與自家客戶溝通交流的平臺,也是為了進一步展示自己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吸引潛在客戶。因此,每個廠商都精心設計了自己的展位,并拿出壓箱寶。一貫大氣的ADI這次也是毫不吝嗇,展示了在工業自動化、測試測量儀器、消費電子、智能樓宇、設計支持等多個領域的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展位中參展者絡繹不絕。但對于本次“慕尼黑車展”,我們還是想要了解ADI在汽車電子方面研發成果,因此采訪到ADI公司汽車交通和安全事業部副總裁ChrisJacobs來為我們詳細講解。

ADI在汽車安全應用方面已經有25年的研究歷史,早在1993年便發布了第一款單片MEMS加速度傳感器ADXL50,適用于惡劣的工業環境和汽車測試系統中。在24GHz和77/79GHz的汽車雷達方面也已深耕15年以上。2016年收購了VescentPhotonics拓展了公司的激光波束轉向技術,拓展了在激光雷達系統的市場。2018年收購了SymeoGmbH,完善了RADAR技術解決方案,使得ADI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未來,到達LEVEL5級的全自動駕駛一定是多種汽車電子設備的集合品。但目前ADAS還是發展的重點。ChrisJacobs展示了當今汽車電子的感知和導航安全感知系統,和未來自動駕駛汽車中感知系統的不同。圖像記錄、慣性導航、Lidar、Radar、超聲波模塊是基礎,GPU、MAP、明暗程度、對象分類、橫向分辨率、直接測速、距離測量等等,多個功能疊加到一起協同合作,每一輛汽車都將是一部被多個傳感器包圍的小型計算機。

ADI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對Radar的要求是方位角和仰角的分辨率要達到1°甚至更高,更加及時的預警時間和更低的延遲,400公里/小時的精確速度測定,能夠實現USRR到LRR的可拓展解決方案等。ADI提供的高性能Radar成像的方位角和仰角滿足1°分辨率。從傳統的基帶分立器件24/77G到正在生產24GHzSiGe芯片組,到現在的7xGHzRFCMOS系統Radar成像平臺,360°環視以及高保真度圖像雷達,ADI持續不斷地完善產品性能,將更可靠地識別更遠、更小的物體。

Lidar方面,ADI提供1,500nmλ的高性能Lidar,掃描范圍可擴展4倍。不易受太陽影響,在1500nm處,太陽光譜在1,500nm處顯著減弱,直接亮度降低3倍,漫射亮度降低10倍。更加環保,在某些特殊環境條件下短波紅外線也能夠很好地處理(霧霾,煙霧,灰塵等)。ADI提供全面的系統解決方案,包括高性能線性,數據轉換和電源管理解決方案,支持900nm和1,500nm的系統。同時,長距離固態掃描解決方案,支持智能自適應掃描,中短距離分辨率閃存解決方案具有出色的環境光抑制和干擾緩解。

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對自動駕駛級導航和制導系統至關重要。因為重力式永遠不變的,因此IMU在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對精確地圖,GPS和SLAM感知傳感器提供保障。ADI提供汽車慣性MEMS提供高性能導航,制導并保障系統健康。SensorFusedDead-Reckoning在GPS阻塞和不確定性期間提供準確,動態的導航輔助。ADIiSIensor?高性能IMU產品組合提供小于2°/hr陀螺儀漂移和高達10個自由度,并且保障獨立,無基礎設施的緊急導航。系統健康監測能夠為新的自主任務配置文件提供所需的基于先進條件的監控解決方案。

從Garbage-In到Garbage-Out,ADI提供帶有人工智能的具有高性能感知和導航的傳感器。使用高質量傳感器進行大量數據采集是人工智能培訓和優化操作的必要條件,而并非所有傳感器都能提供這種級別的保真度。采用高性能傳感器數據訓練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可以實現更穩健的決策制定和更安全的車輛操作,更高分辨率的傳感器數據支持對象檢測,跟蹤和分類的更高精度。

在蓋世汽車研究院和慕尼黑電子展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汽車電子行業白皮書》中顯示,從全球半導體市場來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汽車半導體市場需求旺盛,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的發展。不僅是汽車半導體,整個汽車電子電器在汽車市場的規模都將逐步擴大,中國未來5年內,市場將以10.6%的速度增長,增速超過全球。因此,想要獲得更大的銷量,中國市場一定不能錯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