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展會新聞】 11月22日,在2018廣東云棲大會上,阿里云正式發布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平臺立足廣東,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幫助廣東打造新能源、電氣裝備等八大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十年前阿里巴巴幫助廣貨北上,十年后,阿里巴巴幫助廣東打造新制造樣本。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開發者就是數字文明的建筑師和英雄,阿里云希望與開發者共同成長、共同定義、共同參與、共同分享未來云計算的發展。
廣東是中國制造大省,產業規模位列全球第五。轉型升級成為近10年廣東制造業發展的關鍵詞,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則成為當地制造發展新引擎。據了解,飛龍平臺將基于領先的云計算、IoT、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通制造型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利用工業IoT梳理制造企業的供研產銷全鏈路數據,在云端構建工業大數據平臺,并通過ET工業大腦對數據進行加工分析,優化制造流程,帶來商業價值。
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海油發展、京信通信、瀚藍環境、迪森熱能等廣東制造企業已經采用飛龍平臺。此外,ET工業大腦還在平臺上與合作伙伴、開發者共同賦能,讓中小企業也能受惠于人工智能技術。
黑格科技就是一家已經用上飛龍平臺的創業公司,這家由7位90后常春藤大學畢業生創辦的公司聚焦3D打印應用和數字化智能制造技術。如牙齒打印這個領域,以往只能通過經驗來控制3D打印固化物與樹脂槽底的逐層分離,是個難點。
飛龍平臺上的ET工業大腦可以對剝離過程中的層面積、層曝光時間、材料耗損等多達15個維度的關鍵因素分析,智能推薦合適的剝離力參數,使黑格科技的整體打印時間縮短40%。這也是3D打印行業史上第一次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打印效率的提高。
在把互聯網技術帶到制造業上,阿里云并不是新手。在2015年,胡曉明就曾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阿里巴巴很早就判斷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云計算等新技術會給各個產業帶來巨大的提升機會,并將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爆發點,已為之進行了六年的技術部署。”
此后,阿里云工程師很快進入工廠車間,2016年即與協鑫光伏合作,并一起提升了1個點的良品率,為這家企業創造了上億元的收益。2017年3月ET工業大腦正式推出。2018年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成為阿里云三駕馬車。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即構筑于三者之上。
成立9年,已有超過數百萬開發者在阿里云上學習、成長,是中國云計算事業的核心力量。“我們將加大對開發者社區的投入,讓更多開發者可以一起分享云計算高速發展的紅利。”胡曉明說。
大會現場,阿里云開發者中心負責人畢玄表示,基于「四個共同」,阿里云將推出多項重磅計劃,這些計劃均圍繞開發者關心的領域展開。
“云計算的未來是云平臺和開發者共同創造的。”畢玄表示,開發者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編程模型和核心技術選型,是從需求、場景和真實體驗中鍛造出來的,阿里云希望提供更好的技術和服務與開發者共同定義未來云原生軟件技術棧。
畢玄表示,“分享是一種快樂,我們將不斷回饋開源社區”。目前,阿里巴巴加入了Linux、CNCF、Apahce等11家全球頂級基金會,累計開源的項目超過400個,涵蓋中間件、開發框架、數據庫和各種工具類軟件。在GitHub2017貢獻排行榜上,阿里是唯一一家入圍頂尖貢獻名單的中國公司。
據悉,開發者在云棲社區、阿里云大學、天池大賽等一些列活動中快速成長,例如云棲社區匯集了1萬多名技術博主和100萬優質內容;阿里云大學提供了4000多個教學視頻;來自24個地區的300多位全球技術領袖加入阿里云MVP計劃,幫助開發者使用云計算。
開發者正用他們獨特的面孔出現在數字時代的建設中:82歲的俞性佑是阿里云上年齡最大的開發者,退休后的他在阿里云工程師指導下上僅用3天時間就開發出“家譜網站”;吾斯是ET工業大腦工程師,他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下到橡膠生產車間,用人工智能分析生產環節參數、提升效能;寫下淘寶網第一行代碼的蔡景現被稱為代碼屆的“掃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