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北汽新能源困境:補貼退坡 、產品力薄弱、商業模式存疑

時間:2018-11-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乍一看,北汽新能源上市后交出的首份答卷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但北汽新能源面對的現實情況并不樂觀。特別是補貼退坡之后,在車型升級換代速度、技術儲備多元化和商業模式探索等多方面,北汽新能源尚且存在不小的隱憂。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近日,在A股上市不久的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母公司)發布了首份財報。財報顯示,今年1-9月,北汽藍谷營收97.87億元,同比增長63.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3億元,同比增長56.13%。乍一看,北汽新能源上市后交出的首份答卷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但北汽新能源面對的現實情況并不樂觀。特別是補貼退坡之后,在車型升級換代速度、技術儲備多元化和商業模式探索等多方面,北汽新能源尚且存在不小的隱憂。

對于尚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會遭遇新的挑戰。如果企業不能做好充分的應對措施,將會為后期的發展埋下比較嚴重的隱患,以至于影響既定目標的實現,即便是暫時在銷量上處于領先地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同樣不能例外。

明星產品仍然缺失

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北汽新能源雄心勃勃地制定了2025戰略目標,即到2025年,北汽新能源要實現“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確保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全國第一、全球前三;打造“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實現市場引領、技術引領與模式引領。

一直以來,北汽新能源在產品銷量上保持了一定的領先地位,2017年銷量達103199輛,同比增長98%,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十萬輛的純電動車企,更是連續五年奪得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第一。

不過,北汽新能源之所以能在2017年實現銷量的高速增長,得益于其能拿補貼的走量車型EC系列。EC系列自從上市以來,每月平均銷量達到6000多輛,2017年第四季度銷量更是連續破萬,全年以7.81萬輛的成績雄踞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第一。、

然而,在補貼退坡以及標準提高后,EC系列已經難以拿到補貼,這也導致了EC系列銷量的暴跌,今年6月,北汽新能源EC系列車型銷量僅有3輛。雖然2018年前9個月,北汽新能源在中國市場累計銷售81,678輛新車,同比增長61.40%,但其9月的同比增長為35.22%,增速已經有所下滑。不得不說,在沒有打造出消費者充分認可的明星車型的情況下,北汽新能源的市場引領地位并不穩固。

技術單一或遇瓶頸

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一部分企業走純電動路線,一部分企業堅持有多元化發展路線。當下,整個汽車業界的認識正在日趨一致,技術路線應該多元化,只搞純電動汽車,后續發展很可能遇到瓶頸。

目前,國內多家車企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選擇,均采取了“多措并舉”的方式。比如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采取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并舉的策略,對其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綜合水平以及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市場上的覆蓋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廣汽新能源明確了以純電動為主、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為輔的路線,并且近幾年其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水平的進步速度很快。但對于北汽新能源這類只在市面上推出純電動汽車的企業而言,后續發展風險不容小覷。

不得不說,北汽新能源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積累還算比較深厚,其自主掌控了集“三電”技術之大成的e-MotionDrive超級電驅技術,具備“高性能、高集成、高可靠、低成本”四大特點,已形成一體化動力總成(EDS)、高壓系統(PDU)、高性能電機(Supermotor)和高速減速器等系列化產品。

但是,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方面,北汽新能源并未有十分明確的規劃和大的動作,一旦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力下降,很容易陷入被動。

商業模式存在風險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險,還存在于商業模式的創新上。首先是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的爭議。曾幾何時,特斯拉、國家電網都曾推動過換電站的建設,但都受制于成本等綜合因素限制,最終不得不放棄。

當下,業界大部分的觀點都認為,換電模式不可取。然而,以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少數企業仍然選擇大規模推動換電站的建設。

根據規劃,北汽新能源將在北京建立服務半徑2公里,以換電為主、帶充電模式的充換電站。北京市目前的加油站服務半徑平均為1.8公里,所以北汽計劃打造的充換電站將接近加油站網點的布局程度。在全國,北汽新能源計劃到2022年,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在全國范圍內建成3000座光儲換電站,累計投放換電車輛50萬臺,梯次儲能電池利用超過5GWh。

不過,如何控制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會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加之充電配套設施的日趨完善,換電模式能否真正在市場中站得住腳,需要打一個比較大的問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