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作為新一代的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因其易用性、安全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引來了各路英豪粉墨登場。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大家對于協作機器人的理解逐漸豐富,并漸漸呈現不同的“流派”之分。
事實上,這些不同的“流派”也表明,協作機器人從概念到落地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協作機器人被“重新定義”以實現從產品到應用的落地。
■少林派:實戰豐富
歷史最為悠久的少林派,處事穩重,如果要對應協作機器人企業,其門派始祖當屬優傲機器人,在對于傳統機器人的革新上,優傲的穩健不僅僅體現在它并沒有試圖像rethink一樣將協作機器人完全類人化,仍舊是機械臂式的造型,只是將機器人從圍欄中解放出來,成為人類的“合作伙伴”。
從2008年推出第一款協作機器人到現在,優傲的機器人形態一直沒有改變,其模塊化的設計開創了協作機器人新的設計理念,也被很多企業所模仿。正所謂“天下武功盡出少林”,事實上,優傲在國內已經有一批的跟隨者。
從模塊化的設計這一點來看,國內很多協作機器人企業都是采用這一方式,且都是中空關節設計,主要由伺服電機、失電制動器(又稱剎車或抱閘)、帶輪、齒形帶、張緊機構、減速器、支架、關節外殼、關節后蓋構成。
其中比較明顯的企業就是揚天科技,除了模塊化設計之外,拖動示教和碰撞檢測方式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武當派:以柔克剛
以內功心法立派的武當派,最懂得四兩撥千斤的心得。而以KUKAiiwa為代表的協作機器人更是將柔性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KUKA將LBRiiwa定義為“靈敏型機器人”,以“靈敏至極、靈活至致、安全至臻、精準至微”詮釋,KUKA表示LBRiiwa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iiwa也被國內一些企業模仿,其中就包括了珞石科技,珞石科技今年推出的協作機器人新品X-mate直接對標的就是iiwa。
珞石在強調X-mate的特性時,提出它的主要應用場合是為了柔性制造而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柔順性,它的速度其實不快,精度也不高,但是它可以很好地模擬人手的柔順性。
和KUKA的LBRiiwa一樣,X-mate在機器人的所有7個軸里都配置了扭矩傳感器,可以完成受力控制的連接操作及過程檢測中所需高精度自動化裝配任務。
在觸感靈敏的基礎上,KUKAiiwa還對控制器進行了優化,簡化在復雜應用情況下的快速啟動,從而使機器人成為人工操作的第三只手。而珞石的x-mate也是用全新的直接力控制技術替代傳統位置控制模式。
同樣對標iiwa的還有艾利特的協作機器人EC75,EC75能夠識別各種形狀不規則物體,并成功抓取。其利用7個關節的自由度來控制末端的6個位姿變量,因而擁有“零空間”,這樣可以使一種末端位姿對應關節空間內的無限多組解,極大地提高了操控的靈活性。
■華山派:出奇制勝
以“正合奇勝、險中求勝”為特點的華山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差異化競爭”,目前在協作機器人領域,也有很多企業開始強調這一點。
鎂伽機器人自主研發全球唯一拋棄控制箱、示教器的智能協作機器人。在他們的定義中,協作機器人需要具備幾個特點:首先是性價比要高,且投資回收期應當在一年之內;其次,體積要足夠小,能夠直接嵌入現有生產線之中,更好地融合進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后,要具備安全性,比如防碰撞保護、主動監測障礙等。
鎂伽機器人的“差異化競爭”還體現在不同的應用場景的開拓上,在瞄準了斷層市場——機器人本體價格5萬元的高性價比機器人市場的情況下,鎂伽重點切入的是生命科學行業。
■逍遙派:內力深厚
盡管不像武當派以及少林派一樣人盡皆知,但是也難掩其門派武學風流灑脫,自成一格的特點,逍遙派神秘莫測,武功深厚,但是入門門檻比較高。這跟ABB協作機器人YUMI也有相似的地方,盡管YUMI被認為是“無所不能”的小幫手,也是被稱為“真正實現人機協作”的機器人,但是目前在工廠應用中還鮮見其身影。
國內可以跟ABB雙臂機器人對標的大概就是智昌集團的全自主柔性雙臂機器人,這也是中國首次上市的七軸雙臂機器人。該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機器人控制器、伺服驅動器、中空的一體化機器人關節,全部為智昌集團自主品牌。其中,控制器被命名為“銳智”,性能可與國際一流的機器人控制器相抗衡。
■明教:外邦基因
有外邦基因,并融于中土的明教已經成立便聲勢如虹。在協作機器人領域,也有一家國內企業具備這樣的特質,它就是遨博科技。
遨博科技有一半的國外血統,其團隊核心人員包括美國田納西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機器人行業精英共同創建。這樣的身份與背景,似乎注定了遨博智能不平凡的創業經歷與獨樹一幟的經營理念。
遨博最具代表性的是機器人多核異構操作系統技術。基于多核處理器技術與原創的核間通信與中斷機制,建立了多核異構操作系統RGMP-ROS。該系統在國際上首次將機器人運動控制周期從10ms縮短至1ms以內,較好地解決了機器人實時控制的技術瓶頸問題,在ROS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遨博在江蘇常州、浙江溫嶺、德國和美國成立子公司。海外銷售輻射歐洲、北美、澳洲、亞太區,國外輻射華南、華東、西南地區以及華北東北。2017年實現800臺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