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動車組根本不存在“偷取了西方的技術”

時間:2009-01-1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根本不存在“偷取了西方的技術”。

針對最近有報道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某高管認為中國出口的動車組列車盜取了西方的技術,并且排斥外國的廠商參與競標。中國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10日回應說,這樣的指責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根本不存在“偷取了西方的技術”。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稱,全球第二大火車制造商——法國阿爾斯通交通運輸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菲利普·梅利耶稱,中國正在向外國供應商關閉國內市場,中國企業出口的火車采用了源自西方供應商的技術。 梅利耶說,通常西方供應商提供此類技術的前提是不得在中國境外地區使用。他甚至聲稱,西方國家也應該向中國火車關閉本國市場。 王勇平表示,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中國鐵路提高技術裝備制造水平、加快實現現代化的正確選擇。本著雙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中方利用自己的市場優勢,與跨國公司聯合設計生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再創新,形成中國品牌。 “這樣的合作,外國公司已經拿走了它們應得的商業利益,而我們自主集成開發的整套技術,從法律角度講其知識產權屬于中國公司。”王勇平說。 他表示,自2004年以來,我們與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公司開展合作,在引進消化吸收時速200公里動車組技術平臺基礎上,自主研發制造出時速300-35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并投入批量生產。這是我們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根本不存在“偷取了西方的技術”。 中國北車長客公司董事長董曉峰說,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開發屬于自己的創新產品,正是依靠這樣一條創新路徑,中國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公司不斷掌握世界先進的軌道客車制造技術,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國鐵路技術創新再獲重大突破:2008年12月21日,中國自主研發的長編組臥鋪動車組投入京滬鐵路運營;12月29日,中國自主研制的6軸9600千瓦大功率電力機車也成功下線。 “至于‘排斥外國廠商,拒絕外國廠商參與競標’一說,同樣沒有事實根據。”王勇平說。 他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鐵路對外開放的大門從來都是敞開的,外國公司可以根據中國的法律法規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與許多外國公司已經進行了良好的技術合作,并歡迎他們與中方繼續合作。 “目前,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和中國的大同機車車輛公司機車零部件方面的合作仍在進行之中。相反,世界主要鐵路機車車輛裝備市場卻沒有對中國開放,特別是中國鐵路裝備制造企業進入歐盟市場一再受阻。”王勇平說。 對于梅利耶的言論,阿爾斯通中國公司7日緊急發布聲明稱,阿爾斯通絕對不會要求對中國企業采取任何形式的抵制,并重申對華長期承諾不變。 事實上,面對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任何有遠見的公司都不會放棄中國這樣一個龐大而充滿希望的市場。阿爾斯通中國在其網站上稱:“中國已經成為阿爾斯通集團全球戰略的核心。” 除了軌道交通,近年來,阿爾斯通還參與了中國三峽工程、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等眾多大型電力項目。目前,阿爾斯通在中國擁有18家實體和業務機構,員工總數近9000人,位居集團第二。 王勇平最后表示,中國機車車輛制造業還處在發展階段,國內需求很大,目前主要著眼于滿足國內需求。隨著中國鐵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國將會按照國際準則,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品牌,參與國際技術合作和市場競爭,促進鐵路技術的共同進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