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據外媒報道,Cognitive的4D成像雷達(ImagingRadar)產品的方位角(azimuthangles)為90-100度,仰角為15-20度,其最大測距可達300米以上,該款產品的頻帶(frequency)為76-81GHz。該雷達產品的尺寸相當于兩部iphone手機的大小。值得一提的是,Cognitive4D成像雷達可實現垂直掃描(verticalscanning),無需使用任何機械元件。
Cognitive總裁OlgaUskova表示:“截止至目前,自動駕駛市場中尚無這類雷達產品,該產量已做好了量產的籌備工作。Cognitive的成像雷達可探查道路情景目標物的坐標軸及速度,還能探查到其形狀,功能類似于視頻攝像頭,這是自動駕駛車輛真正意義上的‘第三只眼(athirdeye)’。該雷達可在任意車速下使用、適用于全天候駕駛情景、清晰度高、目標物的探查精度高達97.7%以上。與視頻攝像頭相結合后,該雷達傳感器融合技術科確保道路行駛的安全性。對于整個汽車業而言,該產品的出現具有顛覆性意義。該設備的成本比較經濟實惠,采用緊湊型設計,可立即實現量產。”
據CognitiveTechnologies透露,當前市面上的雷達設計使其只具有水平掃描,該類常規雷達產品只能計算出車輛與目標物的間距、目標物的移動軌跡及移動速度,但無法測定其形狀。例如,該類車載雷達無法分辨汽車與行人或橋梁與卡車。
為獲取道路場景的必要信息,許多車企勢必要配置激光雷達。然而,激光雷達的性能在大雨、雪、霧、沙塵暴等氣候下降大幅下降。此外,該類設備的成本幾乎與車輛的成本相當了。上述因素導致激光雷達難以在業內實現大規模配置。
此外,該款4D成像雷達可支持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技術,旨在重新創建車輛的周邊環境。該技術可利用雷達及車載計算機,構建車輛周邊環境的地圖。對自動駕駛車輛而言,該類地圖是不可或缺的,可幫助車載系統了解車輛的位置及可能面臨的道路場景。該技術還能為無人駕駛車輛提供高質量的影像,告知其地面坑洞、路緣石及路側邊緣。
在搭配視頻攝像頭及Cognitive低級別數據融合(CognitiveLowlevelDataFusion)技術后,該雷達的成本將控制在數百美元左右。據該公司的總裁透露,公司已獲得了一家車企的訂單,對方已預訂了2000個雷達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