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零部件產業集群決定汽車集團發展的未來

時間:2009-01-1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作為汽車行業的產業集群,它的主要功用在于能提高汽車生產的專業化和集聚行業內的各種資源,并特別在產業的分工協作中發揮競爭機制的能力

產業集群是相同產業高度集中于某個特定地區的一種產業成長現象,是生產某一領域產品的功能群體。 作為汽車行業的產業集群,它的主要功用在于能提高汽車生產的專業化和集聚行業內的各種資源,并特別在產業的分工協作中發揮競爭機制的能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其2008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工作報告中指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整體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并圍繞著整車配套和國際市場,在全國形成了東三省、京津、長三角、珠三角、華中和西南六大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已成為汽車零部件產業的主要存在形式 在汽車制造發達國家,產業集群的發展往往代表了這個國家整體汽車工業發展的水平。如世界上汽車生產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日本,前者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即初步形成了以底特律為中心的汽車生產聚集地;后者則圍繞幾大整車公司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形成了幾大汽車生產“城”,像豐田公司所在“豐田城”的周邊即形成了多達幾萬家的各級零部件配套企業群體。盡管以歐洲為代表的幾個主要汽車生產國并沒有像美、日那樣進行集中的產業聚集,但為了降低綜合成本并更好地與對手競爭,近些年也逐漸采取了更加集中和就近的生產配套格局,如大眾汽車公司就在其生產基地周邊城市開辟類似中國的零部件產業園區,吸引包括中國供應商在內的世界各地的優秀零部件資源。 從管理與技術角度看,由于精益化生產和模塊化技術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零部件供應商采取靠近甚至是進入主機廠的形式,有的整車廠的某一條次裝生產線實際上就是由某一零部件總成或模塊供應商在那里完成組裝,既保證了制造技術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庫存與運輸的費用,同時更節省了對西方國家而言最為昂貴的勞動力資源。 回到國內來看,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在形式上更可謂多姿多彩,既有像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那樣老的國有企業打造的零部件產業基地;也有像上汽集團那樣以當時上桑塔納轎車項目時形成的零部件配套群體;還有像浙江的臺州、玉環等地那樣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的零部件聚集群;更有目前形成的多個為某一特定車型或專用車配套的零部件集散地。 如果以更加具有中國特色的各種零部件產業園區來論,則各種級別的零部件園區——包括國家級、省級、地區級甚至是縣級的零部件園區已像雨后春筍般迅速增長。雖然沒有準確的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上百家比較有規模的零部件園區形成的產業集群效應,已經成為支撐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標客戶更加集中功能更加明確 如果說以浙江、福建、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為代表的部分零部件產業集群主要以服務售后市場、出口市場為主,沒有明確的OEM配套目標的話;那么聚集在整車廠附近的零部件供應商則多為同一OEM配套目標服務,這一特點在近兩年成立的汽車零部件園區中尤顯突出。 就以近兩年剛剛建立或比較活躍的幾個汽車零部件園區為例: 陜西省寶雞高新區(蔡家坡)汽車工業園,即是緊緊圍繞陜汽集團新建的10萬輛輕、微型車項目,集結了法士特集團的變速器項目、北方動力的發動機項目、陜開集團配套的輪轂和其他零部件項目、陜西通力與陜西華強的車架項目等,目前已有20多家國內骨干零部件企業簽約。 以打造長城汽車為首要目的華北輕型汽車城,目前已有長城內燃機、金風帆、凌云工業、立中車輪、田野齒輪等上百家零部件企業入駐,到2010年時的中期目標是支撐保定市汽車生產能力達到80萬輛,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 位于山東蓬萊的北方奔馳重汽生產基地,一家公司的入駐帶動了一汽山東汽改、順達特種車改裝、韓國大宇等20多個汽車制造業項目,先后吸引了北馳車輪、新橋機械、德聯化工、德聯倉儲、榮信機械等3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落戶,產品覆蓋大到車橋、車輪、傳動軸、底盤、保險杠,小到車閘等200多種汽車零部件。 作為產品項目更為集中的沈陽渾南新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則緊緊圍繞航天三菱、新光華晨與沈陽航天新光等汽車發動機項目,已先后引進了沈陽伊仕特汽車部件、沈陽新光華晟汽車泵業、大連廣城工業、沈陽一東四環離合器和加拿大利和有等配套企業。它們生產的發動機水泵、曲軸、缸墊等重點項目均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而廣東肇慶作為全省的幾個重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之一,目前集中了規模以上汽車部件生產企業20余家,主導產品主要涉及各類汽車發動機的缸體、缸蓋、缸罩、外殼、活塞、缸套、進氣歧管、氣門、連桿以及汽車輔件等,是一個完全聚焦于汽車發動機配套的小型零部件產業集群。 記者采訪過的山東省德州地區武城縣,集中了30余家玻璃鋼生產企業。作為中國重汽在玻璃鋼等外圍件領域的一個生產基地,武城一個縣就擁有汽車零部件企業140余家,主要生產橡塑內外飾件、模壓、輪轂等,年銷售收入近百億元。 通過對這些產業集群的介紹我們發現,它們的產品目標非常明確,為整車提供的配套件功能更加細分,有的基地雖小,但可充分發揮專業化分工的特長。 新的產業集群的帶動能力不可小視 與以上介紹的幾個項目有所不同的是,以吸引外商投資企業為主的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國際汽車城零部件配套工業園區,則顯示出新型工業園區高起點、高標準、國際化程度高、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特點。 作為中國與新加坡政府之間最大的經濟合作項目,截至2008年6月,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的1.45萬家中外企業中,擁有多家屬于世界500強的知名零部件公司,如德國博世、ZF,美國德爾福、杜邦,日本日立、東機工、瑞薩科技,加拿大麥格納,英國BP等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品公司。在蘇州工業園區已建成的8個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火炬計劃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具有較大的經濟規模。由于有博世(蘇州)技術中心、博世汽車部件(蘇州)公司、德爾福電子(蘇州)公司等重量級企業的加入,在蘇州工業園區2642億元的工業總產值(2007年數據)的貢獻中,汽車零部件公司當仁不讓地成為主力軍。 上海國際汽車城零部件配套工業園區的前身為上海大眾工業園區。從2001年上海國際汽車城建設項目在安亭全面啟動以來,園區入駐企業固定資產總投入超過300億元,引進項目280多個,其中有世界500強企業13家,包括德爾福、麥格納、李爾、寶鋼阿賽洛等公司。園區初步形成了集車身、車門、底盤系統、安全系統、內飾系統等在內的汽車產業鏈,并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它的長遠目標是全力打造和不斷創新汽車技術產業鏈,逐步形成國內一流的產業集群。 比起蘇州與上海兩個較早開發的工業園區,2008年才開始運營的位于沈陽大東區的沈陽汽車城上海通用北盛二期和金杯A級車項目,則隨著近期德爾福空調項目的竣工投產,進一步增強了吸引相關企業跟進的拉動力。統計數據顯示,華晨金杯、華晨寶馬和上海通用北盛三大整車廠2008年產值均超過百億元,整個工業園區新引入的12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所實現的產值就達33億元。 根據規劃,華晨寶馬、華晨金杯和上海通用北盛的二期建設已經在沈陽大東區不同程度地展開,華晨寶馬規劃產量為8萬輛,華晨金杯A級車產量將達到15萬輛,所有產品的總產量將達到40萬輛;上海通用北盛雪佛蘭科魯茲轎車和別克GL8商務車兩班設計總產量將達到20萬輛。 面對規劃產能達60多萬輛的盤子,國內外一大批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加速了向沈陽汽車城周邊的集聚,如上汽集團屬下的延鋒江森汽車座椅、延鋒偉世通等知名企業已經投資入園。 此外,由北京國瑞地產投入150億元巨資、總占地面積1000畝、建筑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沈陽國瑞汽車汽配博覽中心這一汽車后市場項目,于2008年9月也已經投入運營,預計年交易額將突破100億元。再加上與整車和零部件相匹配的物流企業,沈陽大東區將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能夠帶動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省汽車相關產業的巨大產業集群。 經過對產業集群與零散分布企業的對比我們發現:產品的性價比好、利潤高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集群內;在全球采購、全國采購汽車零部件項目中標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集群區;跨國公司在選擇新的生產基地時,也會將產業集群作為主要目標區;多家公司同時啟動一個新產品時,最快下線的企業仍然是處在汽車產業集群明顯的區域。這就是產業集群的魅力所在。 從蘇州到上海再到沈陽,向新興的乘用車企業提供配套的高新零部件產業集群,由于其所擁有的高質量和高水平的企業和其所具有的國際化背景,這些新的零部件產業集群對當地汽車產業乃至區域經濟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 “渤海灣”與“珠三角”產業集群之差異 “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上升為一個產業鏈與另一個產業鏈的競爭,是一群企業與另一群企業之間的競爭。”這是記者在較早采訪一位汽車行業專家時聽到的一句結論性的話語。如果把這句話放在時下新興起的產業集群之上,我們則能體會到產業集群或產業鏈的競爭對企業是多么重要。 我們暫且不看相對已經比較成熟的上汽、一汽、東風三大汽車集團背后的產業集群。拿排行國內四至六位的北京汽車集團與廣州汽車集團來比較,產業集群對集團產業的作用及其潛能可能更加明顯一些。 記得2008年年初,有關福汽集團或長豐汽車是否被北汽還是廣汽并購的傳聞,曾經引起兩個集團相關人士的不滿。但從現實來看,北汽控股“走集團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提出,以及廣汽集團與其兩大日系車合作伙伴豐田與本田的共謀發展來看,坐擁國內汽車第二集團陣容的身份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從長遠來看,不論從企業自身還是當地政府的高標準要求來看,躋身國內汽車第一集團陣容或至少領銜第二集團陣容是兩家企業不言自明的企盼。 從北汽出發,在支撐企業集團五大平臺的零部件平臺部分,北京大興采育零部件基地的奠基和首期北汽模塑、北京里爾、IAC三個項目的入駐,標志著北京汽車規模化發展開啟了新紀元。2008年北汽海納川零部件平臺建立后,已經分別與江森自控、李爾、偉世通、德爾福等著名國際零部件公司和上海延鋒偉世通、浙江亞太、山東興華、許昌遠東等國內零部件強勢企業簽署了一批合作協議。隨著包括北京大興采育與北京順義楊鎮、北京懷柔廟城三個零部件產業園區陸續投入建設,加上已有的北汽福田、北京現代、北京奔馳以及首鋼等各種零部件配套資源,北汽環渤海灣零部件配套能力的建設全面鋪開,一個完整的北京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呼之欲出。 反觀廣汽,除了集團下屬的廣汽部件與廣汽豐田發動機外,還有共同組成廣汽集團的股東資源——萬向集團與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和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產業支撐。另外,集聚在廣州周邊龐大的日系企業配套集群,包括南海科技工業園區的愛信精機,以及日本本田、日產、豐田、日立以及德國巴斯夫等5家同屬世界500強的汽配企業,與順德、肇慶等地的產業基地聯合組成了強大的“珠三角”日系零部件產業集群。 比起北汽組建的海納川平臺,珠三角日系車產業集群多為企業自發形成,基本上是一種市場行為,有較強的生命力。另外,日系零部件企業秉承了其在日本與整車企業或主機廠那種抱團而戰的協作關系,以極快的發展速度在珠三角地區戰勝了先期扎根中國的歐系與美系供應商,使得最終產品——整車規模迅速擴張,整個汽車產業鏈的成本大幅下降。 與之相對應,渤海灣地區配套體系的優缺點與珠三角區域正好相反。以北汽未來主打的海納川零部件平臺來看,旗下各企業大多將由北汽控股主導并保持許多國有成份,這恰恰是未來北汽零部件產業集群的特色。如何使各個單一的來自不同體系的零部件企業充分發揮北汽一盤棋的功力,是考量管理者的一大難題,大概不會像珠三角日系企業之間的關系那樣簡單。而且以北汽準備擴張到整個環渤海區域的雄心壯志,北京地區的產業集群與天津、河北甚至是遼寧、山東等區域不同體系之間產業集群的協同與融合,決定了北汽集團甚至是整個環渤海汽車圈的興旺與否。況且北汽在與集團外的配套體系協同之前,還要首先解決集團內部各個零部件體系間的協調問題。這看來也并不比珠三角的日系關系簡單。 “渤海灣”與“珠三角”產業集群之差異 “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上升為一個產業鏈與另一個產業鏈的競爭,是一群企業與另一群企業之間的競爭。”這是記者在較早采訪一位汽車行業專家時聽到的一句結論性的話語。如果把這句話放在時下新興起的產業集群之上,我們則能體會到產業集群或產業鏈的競爭對企業是多么重要。 我們暫且不看相對已經比較成熟的上汽、一汽、東風三大汽車集團背后的產業集群。拿排行國內四至六位的北京汽車集團與廣州汽車集團來比較,產業集群對集團產業的作用及其潛能可能更加明顯一些。 記得2008年年初,有關福汽集團或長豐汽車是否被北汽還是廣汽并購的傳聞,曾經引起兩個集團相關人士的不滿。但從現實來看,北汽控股“走集團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提出,以及廣汽集團與其兩大日系車合作伙伴豐田與本田的共謀發展來看,坐擁國內汽車第二集團陣容的身份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從長遠來看,不論從企業自身還是當地政府的高標準要求來看,躋身國內汽車第一集團陣容或至少領銜第二集團陣容是兩家企業不言自明的企盼。 從北汽出發,在支撐企業集團五大平臺的零部件平臺部分,北京大興采育零部件基地的奠基和首期北汽模塑、北京里爾、IAC三個項目的入駐,標志著北京汽車規模化發展開啟了新紀元。2008年北汽海納川零部件平臺建立后,已經分別與江森自控、李爾、偉世通、德爾福等著名國際零部件公司和上海延鋒偉世通、浙江亞太、山東興華、許昌遠東等國內零部件強勢企業簽署了一批合作協議。隨著包括北京大興采育與北京順義楊鎮、北京懷柔廟城三個零部件產業園區陸續投入建設,加上已有的北汽福田、北京現代、北京奔馳以及首鋼等各種零部件配套資源,北汽環渤海灣零部件配套能力的建設全面鋪開,一個完整的北京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呼之欲出。 反觀廣汽,除了集團下屬的廣汽部件與廣汽豐田發動機外,還有共同組成廣汽集團的股東資源——萬向集團與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和廣州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產業支撐。另外,集聚在廣州周邊龐大的日系企業配套集群,包括南海科技工業園區的愛信精機,以及日本本田、日產、豐田、日立以及德國巴斯夫等5家同屬世界500強的汽配企業,與順德、肇慶等地的產業基地聯合組成了強大的“珠三角”日系零部件產業集群。 比起北汽組建的海納川平臺,珠三角日系車產業集群多為企業自發形成,基本上是一種市場行為,有較強的生命力。另外,日系零部件企業秉承了其在日本與整車企業或主機廠那種抱團而戰的協作關系,以極快的發展速度在珠三角地區戰勝了先期扎根中國的歐系與美系供應商,使得最終產品——整車規模迅速擴張,整個汽車產業鏈的成本大幅下降。 與之相對應,渤海灣地區配套體系的優缺點與珠三角區域正好相反。以北汽未來主打的海納川零部件平臺來看,旗下各企業大多將由北汽控股主導并保持許多國有成份,這恰恰是未來北汽零部件產業集群的特色。如何使各個單一的來自不同體系的零部件企業充分發揮北汽一盤棋的功力,是考量管理者的一大難題,大概不會像珠三角日系企業之間的關系那樣簡單。而且以北汽準備擴張到整個環渤海區域的雄心壯志,北京地區的產業集群與天津、河北甚至是遼寧、山東等區域不同體系之間產業集群的協同與融合,決定了北汽集團甚至是整個環渤海汽車圈的興旺與否。況且北汽在與集團外的配套體系協同之前,還要首先解決集團內部各個零部件體系間的協調問題。這看來也并不比珠三角的日系關系簡單。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