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制造大國,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工成本日益增高的今天,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是我國工業變革的重要途徑。
根據前瞻網的預測,2018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87.4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為62.3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長21.7%,占機器人市場規模的71%。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未來的市場,擁有一片藍海。
眾所周知,工業機器人在汽車制造業、3C行業是應用已相當成熟,其市場份額也由四大家族(ABB、庫卡、發那科、安川)牢牢占據。國產化的工業機器人,在技術上與“四大家族”有著較大的差距,在汽車制造、3C行業領域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狀態。但是,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今天,仍有許多領域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上一片空白。國內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依然有足夠的市場生存空間。
機遇與風險同在
目前,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我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巨大的市場必定形成激烈的競爭格局。國外機器人廠商,紛紛來華投資,深化品牌影響力。國內也由許多新成立的企業,加入智能制造的隊伍里。激烈的競爭,在短期內難以消退。另一方面,我國工業機器人廠商眾多,大部分是弱、小、散的企業,其競爭力不強,容易出現應用低端化趨勢。
更大的風險是,資本市場操控下的惡性競爭。工業機器人市場容量大,自然引來借勢投機之人。國內的工業機器人發展時間短,技術累計不雄厚,本身的應用偏低端化,在應用低端化領域打起內戰,國外廠商將會“坐收漁翁之利”。因此,在機遇面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廠商,如何保持清醒頭腦,專注于技術的研究,制造符合客戶需求,且技術特點顯明的機器人,是從業者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以技術創新擊破成本堡壘
工業機器人的使命,就是代替人工。人工成本的增高,令許多制造業商家期盼著機器人的到來。其實,工業機器人應用已經相當成熟,但普及率依舊低下。其原因之一,在于其成本高于人工。
國產工業機器人,關鍵部件中的減速器、控制器均已實現自主生產,但和國際水平仍有差距,伺服電機和減速器,仍大量依賴進口。由此,我國工業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本體和集成端,制造成本也高居不下。
充分利用創新手段,掌握核心技術,擺脫進口部件的依賴,真正將成本降下來。并能夠符合制造業應用需求,才能提高工業機器人的普及率,助力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人才驅動工業機器人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國家的發展,工業的發展,技術的創新,終究離不開人。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將近10萬,而根據工信部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臺,相應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系統安裝調試、系統集成等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需求量將達到20萬。
國內高職院校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的對口專業剛剛興起,從事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等崗位的人員,主要來自于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畢業生的二次培訓,而且短期培訓難以達到崗位要求,因此機器人應用人才結構性矛盾和人才荒問題異常突出。
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和應用企業,在人才培養上,應與院校有個深度的合作模式,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做好人才的定向培養。促進產教融合,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