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扎心數據|美公司研發支出遠超中國

時間:2018-11-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美國和中國在貿易和技術問題上爭執不休之時,美國公司在一個關鍵領域仍保持著對中國競爭對手的重大優勢:研發支出。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華爾街日報報道,在美國和中國在貿易和技術問題上爭執不休之時,美國公司在一個關鍵領域仍保持著對中國競爭對手的重大優勢:研發支出。

普華永道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以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為首的美國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達到了中國公司的5倍多。普華永道的報告追蹤了全球最大(按研發支出計算)的1000家上市公司在截至6月30日的一年時間里的研發支出情況。

中國三大科技巨頭百度、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集團的研發支出都低于至少44家其他的公司,其中包括日本工業和消費電子企業集團松下。

服務中外企業的高風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謝祖墀(EdwardTse)表示,這種差異反映出中國企業在過去10年的創新方式:擅長“應用現有技術,而非原創研究”。他談到了移動支付和通訊應用這兩個例子。

不過,普華永道的數據并不包括非上市公司,因此華為公司被排除在外。據華為表示,去年其在研發方面的支出超過130億美元。

根據普華永道統計的數據,在截至6月30日的一年里,所有公司的研發支出總額達到創紀錄的7818億美元,其中3290億美元來自美國本土企業。普華永道稱,中國公司的研發投資為610億美元,而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70億美元。如今,有145家中國企業躋身研發支出最高的1000家企業之列,10年前則只有14家。

謝祖墀指出,研發支出的增加反映出中國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面臨的壓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5G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

報告的主要作者、普華永道美國工業產品業務主管巴里·雅魯澤爾斯基(BarryJaruzelski)表示,“美中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而且還在持續縮小。如果雙方的差距在未來10年里填平,也不會令人震驚。”

在中國研發支出最多的企業中,阿里巴巴投資36億美元,騰訊投資27億美元。相比之下,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支出最多的亞馬遜在研發方面的投資為226億美元,同比增長40%。谷歌母公司Alphabet花費了162億美元。

這兩家硅谷巨頭的營收均高于中國的公司,因此,如果以占銷售額的百分比來衡量這類投資,雙方之間的研發支出差距會縮小。

亞馬遜業務范圍廣泛,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發投資,比如用于打造在倉庫運作的機器人和送貨無人機。今年9月,該公司一口氣發布了15款由其人工智能助手Alexa驅動的全新設備或升級設備。該公司還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允許消費者在其傳統購物網站上就能獲得近距離觀察商品的機會。

與此同時,Alphabet一直在花錢培養自己的工程人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該公司的首席財務官魯斯·波拉特(RuthPorat)上周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研發是公司運營支出增長的最大因素。

去年,騰訊在西雅圖開設了其在美國的第一家人工智能實驗室,該實驗室由一位專攻語音識別的前微軟研究員領導。該新設施是對騰訊已有的在其深圳總部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一個補充。該實驗室由200多名工程師和50名人工智能科學家組成。

阿里巴巴最近表示,它將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開發其首個人工智能芯片,該芯片將用于自動駕駛汽車或智慧城市。

亞馬遜和Alphabet均拒絕置評,百度和阿里巴巴同樣拒絕置評。騰訊表示,在11月14日發布財報前無法置評。

總部位于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美國國家科學委員今年在一份報告中公布了一項更廣泛的全球研發支出指標。報告稱,中國的投資規模約為美國的五分之四。

普華永道的研究人員說,他們還沒有發現研發投資和創新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科技行業是研發支出的主要來源,全球研發支出有將近40%來自科技行業。

科技行業專家表示,中國科技巨頭的研發支出之所以較低,部分原因在于它們比硅谷的競爭對手年輕,全球運營規模和預算也都沒有后者大。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研究中美創新的金融學副教授薩布麗娜·豪厄爾(SabrinaT.Howell)說,相比美國企業,阿里巴巴、騰訊和其他的中國大型企業更多地尋求通過并購而非內部研究來進行創新。

她表示:“你在研發數據中看到的一部分是中國的創新外包。”

另一個因素是,兩國研發資金購買力的差異,尤其是在雇傭科學家和工程師方面。

“當你花費一百萬美元時,你會得到多少科學家呢?”雅魯澤爾斯基說,“在中國,你得到的博士會比在美國得到的多。”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