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前段時間,中興事件后引發中國芯片危機,并席卷我國整個工業。進入21世紀,我國取得驚人的經濟成就,也是當之無愧的制造業大國,科技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從另一面看,我國工業缺乏關鍵部位的核心技術,制約了工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芯片危機直接暴露我國工業的短板,核心零部件不能過于依賴進口,如此一來便受制于人。目前,我國不只是芯片依賴進口,還有電機元件、傳感器,伺服系統零部件等。從某個層面看,這些小小的零部件,掌握著工業制造的命門。
曾經,我國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軍工建設問題上提到,中國是世界大國,武器制造要有一套完整的軍工體系,不能完全購買他國的東西,應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事實上,我國工業制造也是如此。
近年來,雖然我國出現一批優秀科技企業,只不過這些企業像優秀的廚師,能夠烹飪出美味佳肴。一旦菜市場停止供應材料,也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例如大疆,其無人機占全球市場70%,但零部件依舊依靠進口。以“曉”Spark系列為例,其視覺芯片供應商,隸屬英特爾公司。
除了震驚全國的芯片,再來看看伺服系統。伺服系統是工業自動化的核心,在整個制造業中舉足輕重。我國伺服系統發展較晚,民用工業真正普及時間僅有十余年。尚處于成長階段的伺服行業,伴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在機床工具、紡織機械、印刷機械和包裝機械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近幾年的工業機器人、電子制造設備、醫療設備等產業的迅速擴張,伺服系統在新興產業的應用規模增長迅速,整體市場規模增長空間較大。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旨在應對新技術革命沖擊,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跨越式發展,而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突破是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的第一要務。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自主研發伺服系統,迎來了利好的發展機遇,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不過,在市場占有率上,國外品牌占據80%,其中日系品牌占60%。另外臺系品牌也在大陸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真正在大陸境內的品牌,只占市場10%。
據了解,國產的伺服系統,與國外的產品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技術上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市場份額大小。以工業機器人的伺服電機為例,國產伺服電機的現狀是“小的不小,大的不大”。怎么理解呢?舉個例子:輕載機器人常用的200W和400W伺服電機,目前松下的A6、安川的Σ7電機短小精致。由于輕載機器人手臂的安裝空間非常狹小,對伺服電機的長度有嚴格要求。反觀國產伺服,普遍較長,外觀粗糙,無法在科技含量高的領域應用。
如今,無論在市場環境,還是在政策上,都給伺服、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研發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非一朝一夕,需要一批有理想、抱負的人不懈努力。我們期盼著有龍頭企業的出現,打破對國外品牌的依賴,為工業強國的建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