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自工業革命以來,技術創新不斷驅動著新興產業的出現和已有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貫穿全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一條主線。
技術創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不斷累積改進的連續性創新;另一類是與現有技術累積沒有密切聯系的非連續性創新。其中,連續性創新集中表現為產業技術在現有技術路線上的持續優化改進,非連續性創新則是在現有技術路線之外出現了新的技術。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往往是在這兩類技術創新的交互作用下向前推進的。以通信產業為例,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技術直接催生了移動通信產業,這無疑是一項非連續性技術創新。之后,移動通信技術不斷革新;2G技術不僅大大提升了移動通信的語音服務質量,還使手機有了收發短信和上網的功能;3G技術使高度移動傳輸變為現實;4G技術帶來了高質量的音頻、視頻和圖像數據傳輸。在從1G到4G的演進過程中,移動通信領域既有大量的連續性創新,也有諸多如模擬技術為數字技術所取代等非常重要的非連續性技術創新。這些技術創新共同帶來了全球移動通信產業一次又一次的技術升級、業務延伸甚至顯著轉變。
相比于非連續性創新,一個產業在興起之后,技術的連續性創新會是一種常態。在產業演化的全部生命周期階段中,進入產業中的企業,產業的上下游及橫向合作企業、相關的科研機構等,都會在客戶需求、市場競爭等力量的驅動下,不斷追求對現有產品及工藝技術的優化。這些連續性技術創新以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更好的性價比等,有效滿足潛在市場需求,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帶來產業在早期和中期的市場繁盛,并在產業成熟階段盡可能延續產業的繁榮。例如,在汽車、飛機等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借助對燃油發動機技術的改進來降低噪音、減少能耗與排放、改善動力性能,借助材料等的改進來降低自重等,都屬于典型的連續性技術創新,顯著促進了各自產業的發展。
但是,對于產業發展而言,只有技術的連續性創新還不夠。這不僅是因為產業中各類企業基于現有技術及其改進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能夠滿足的市場需求是有限的。而現有技術路線能夠提供的改進空間也會遭遇天花板,改進所能帶來的技術進步和新的市場價值終歸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產業中的領先者對現有技術的壟斷,也會阻滯產業技術改進的步伐。
因此,除連續性技術創新外,非連續性技術創新成為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又一關鍵驅動力量。它從根本改變技術路線出發推動產業發生脫胎換骨式的轉型升級,使原本已經逐步走向成熟的產業再度煥發出勃勃生機,形成一個又一個新的細分行業,為現有客戶和更多的新用戶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價值。同時,它也為產業中的各類新老參與者提供新的廣闊發展空間,塑造出產業及整個經濟系統新的發展動能。例如,就二戰后全球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電子管技術的商業化帶來了大型計算機產業的興起。隨后,晶體管技術為大型計算機產業所帶來的非連續性創新,顯著縮小了大型計算機的體積、延長了壽命、提高了運算速度、減少了功耗,帶來了大型計算機產業的一個革命性升級。其后,集成電路技術的又一次非連續性創新,使得小型計算機獲得發展,并為后續微處理器技術引發個人計算機大行其道準備了條件。再如,隨著全球汽車市場日漸飽和,業內外人士普遍將其視為技術進步與市場增長都很乏力的成熟產業。然而近幾年來,伴隨著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全球傳統汽車業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近乎成為新時期的朝陽產業。
那么,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實現產業的非連續性技術創新呢?
首先,要倡導技術開發的發散思維。思維發散是創新的重要源泉。非連續性技術創新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式,破除技術開發的路徑依賴,以截然不同的視角、方法、工具、材料、模式等謀求新的技術創新。
其次,要高度關注尚未被充分滿足的市場需求。在經歷了產業長久的連續性技術創新后,仍然未能被很好地滿足的市場需求,往往期待著非連續性技術創新帶來歷史性的突破。瞄準這些需求,著力另辟蹊徑,將有可能帶來產業技術的非連續性創新。例如,計算領域對數據存儲與計算能力需求的不斷加大,最終催生了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
再次,要大力尋求技術的跨界融合。來自本產業之外其他領域長期累積形成的技術成果,在跨界融合進入產業之后,有可能引發產業技術發生非連續性創新。諸如制藥產業融入生物技術、移動通信產業融入網絡技術,印刷產業融入激光技術等,都是典型的技術跨界融合帶來的碩果。
此外,要高度重視復合型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毫無疑問,在產業技術的連續性創新中,大批在專業領域高度聚焦的優秀人才尤為重要。但專業領域的過度細分化和人才的過度專業化,也會使得太多的人才失去了推動非連續性技術創新的知識基礎與思維能力。因此,有必要調整人才培養機制,造就大批復合型人才,讓復合型人才與專業化人才協同工作,必將有利于產業技術的非連續性創新不斷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