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發展人工智能,應客觀看待其安全挑戰

時間:2018-10-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領域的發展突破,驅動著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塑造著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的嶄新面貌,引起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領域的發展突破,驅動著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塑造著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的嶄新面貌,引起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人們在津津樂道人工智能帶來無限發展機遇的同時,政界領袖、學界大咖、科技大佬等也紛紛表達了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安全挑戰的擔憂。比如,俄總統普京認為人工智能是整個人類的未來,它將為人類提供巨大機遇,但同時也存在某些無法預測的威脅?;艚鹕霸粲跞祟愋枰刂埔匀斯ぶ悄転榇淼男屡d科技,以防止它們在未來可能對人類生存帶來毀滅性威脅。馬斯克聲稱人工智能是關系人類文明存亡的最大威脅,而馬云則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認為,隨著人工智能逐漸消滅人類工作崗位,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些擔憂到底是為了吸引眼球而危言聳聽,還是心懷悲憫而杞人憂天?到底應如何客觀看待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安全挑戰?筆者認為,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安全擔憂是由于人工智能本身的技術復雜性、科幻色彩和應用實踐的初始性造成的,是一定階段人們對人工智能粗淺認知的折射反映。

人工智能本是個外來詞,來自英語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翻譯。狹義的人工智能是指機器人及其相關技術,廣義的人工智能則是指能夠模擬、延伸、替代人的行為的相關技術。這種定義方式其實為我們理解人工智能帶來了技術上的難度。從狹義來看,機器人相關技術就包括了機器人設計制造、模式識別、交流學習等很多方面。從廣義來看,任何只要是能夠模擬、延伸、替代人的行為的相關技術都可認為是人工智能技術,比如模擬人的思維推理、人的五感交互、人的行為模式等技術。因此,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都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不是一項單一的技術,而是多項技術構成的復雜體系。這就為我們理解人工智能及其可能引發的安全問題帶來的困難,甚至由于對于技術的不了解造成了對于人工智能想象中的安全擔憂或認知黑洞。

人工智能的技術特性決定了人工智能具有鮮明的科幻色彩。《太空漫游》《異形》《機械姬》《終結者》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科幻大片很多,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由于對于技術細節缺乏了解,對于未來的無限憧憬,對于未知世界的本能恐懼,導致人們對于人工智能及其可能產生的安全挑戰有了更多的想象,甚至走向人工智能終將毀滅人類這種極端。

從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半個多世紀過去,人們迎來了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三次浪潮。這一次浪潮最大的特點是人工智能引發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的交織并進,激發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強勁動力。但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無論是從科技創新本身,還是產業業態以及軍事應用的實踐,都還是處于一種遠未成熟的初級階段,很多科技本源問題、理論方法問題以及創新發展模式亟待取得突破。比如,人工智能相關腦科學研究仍有大片空白,人機共生的相關理論還未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還不完善,等等。

客觀看待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安全挑戰,是我們理解人工智能、發展人工智能、管控人工智能的前提。人工智能本身發展的上述特點,為人們理解人工智能帶來了難度甚至障礙??陀^看待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安全挑戰,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思維理念。

一是要秉持科學的態度。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挑戰既可能來自于技術不成熟,也有可能由于人為管理管控上的疏失,必須用科學的態度,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一般來說,人工智能引發的安全問題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某行業某領域或某系統內安全操作規程管理方面的安全風險;二是國家安全層面對于政治、經濟、金融、科技、國防等領域帶來的安全挑戰;三是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跨國使用引發的網絡安全、太空安全、核安全、反恐行動乃至國際安全治理等方面的挑戰。人工智能在不同層面帶來的安全挑戰具有不同的特點及應對要求,需給予區別對待,而不能一鍋煮甚至張冠李戴。

二是要堅持發展的態度??傮w上看,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挑戰仍處于可控的范圍,人們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擔憂,主要在于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技術可能觸發更多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人類作為這個星球上智力水面最高的靈長類生物,一旦人類發明的人工智能超越了人類自身,將不可避免地引發對未來的本能的恐慌。歷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或技術革命的到來初期,由于人們對于技術的認知與實踐體驗相對缺乏,都曾引發過一定程度的恐慌。

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初期作坊工人對于機器的抵制與破壞,第二次工業革命初期人們對于電力使用不當造成人員傷亡的恐慌。作為不斷發展演進的人類文明的產物,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的正面作用和可能引發的安全挑戰,既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力造福人類,又能夠未雨綢繆管控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的安全危機。當人們越是能夠客觀看待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挑戰,就越能夠開辟人工智能安全科技與安全產業創新的藍海。

三是要堅持合作的態度。人工智能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尤其是移動寬帶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將促進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和產業的成熟。從技術特點看,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類似,都具有低成本、易擴散、難封控的特征,并且技術一旦成熟,市場的邊際成本將大大降低,甚至被認為屬于“零邊際成本”的技術。這使得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的安全問題也將具有易擴散、難封控的特點。比如,若監管缺失,一個黑客就有可能運用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入侵技術破壞一個國家的電網、公共交通指揮網絡等的正常運轉,引發大面積的災難性后果,甚至殃及無辜。

從理論上說,社會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高,將會對于技術體系愈加依賴,而一旦原有的技術體系受到沖擊,將產生新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大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的安全挑戰呈現出技術復雜性、體系脆弱性的雙重特征。正因如此,必須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國家政府部門、社會行業領域及公民個體等應共同加強對人工智能的技術認知和實踐體驗,共同應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安全挑戰,那些“各人自掃門前雪”獨善其身的想法已與這個時代越來越脫節。

總之,對于人工智能新的發展浪潮,既不能只看到其利而盲目追捧,也不能因為其潛在的安全威脅而踟躕不前。必須客觀認識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如果人們能夠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避免對人工智能相關安全問題的誤解、誤判和誤用,人類仍然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