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無疑是當今的科技熱點。各國都在該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希望搭上無人駕駛的順風車,促進本國工業的發展。無論是傳統的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企業、還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都意圖在無人駕駛汽車產業鏈上占有一席之地。
盡管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推廣尚需時日,但產業界都認為無人駕駛是汽車的重要發展方向。好在無人駕駛技術可以分階段實施,可以從駕駛輔助系統逐漸過渡到完全的無人駕駛。在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技術,如自動剎車、車道巡航、主動防撞系統、高精度導航等已在汽車領域廣泛應用。
與5G通訊一樣,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專利至關重要。各大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已經布局了大量的專利。目前在全球的無人駕駛相關專利申請超過兩萬多個專利家族,五萬多件專利申請。2016后公開的專利申請量超過以往的總和,可以預見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未來幾年的專利申請量仍將飛速增加。
無人駕駛汽車的產業巨大,一兩家企業無法做到壟斷,單個企業只能選擇重點布局產業鏈的一兩個模塊。在專利布局上,從攝像機、雷達、激光雷達、地圖導航、算法控制、到車輛通信,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側重點。
目前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專利申請人有豐田汽車、博世、福特汽車、日產汽車、電裝、現代、通用汽車、大眾汽車、日立、大陸電子、Google、LG、富士重工、三菱、戴姆勒、法雷奧、萬都、三星電子、浙江吉利、寶馬汽車、捷豹路虎、松下、intel(Mobileye)、百度、華為、德爾福、富士通、高通、Here地圖。
從上述申請量的排名也可以看出,汽車整車廠和相關零部件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還是占有絕對優勢,但Google、百度、intel、華為、高通等新生力量也不容小覷,華為和中興在無人駕駛相關的通信領域都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專利。在與無人駕駛相關的導航、算法、通信領域,這些企業具有明顯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整體上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較少,前十位申請人中無一家中國企業。從數量上,中國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不到歐美日的十分之一,與韓國也差距巨大。在中國申請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的專利超過一萬件,數量僅次于美國,但這些專利基本上都是外企在中國申請的,中國本土企業在該領域申請的專利還不到歐美日韓的零頭。
當然專利數量并不等于質量,但筆者抽查了一些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大部分都是只在中國申請,同族專利數、授權數遠低于其他國家企業的申請,專利權利要求的范圍也不寬,顯然在質量上不占優勢。
無人駕駛的產業巨大,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車市場。若中國企業不加大在該領域的研發投入,在專利方面不能迎頭趕上,加緊進行專利布局,未來在該產業上勢必受制于人,前景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