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 “拓斯達的經營理念主要為三個關鍵詞,第一是共贏;第二是結合我們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我們的員工、供應商、客戶實現利益共享;第三是感恩,拓斯達在產業鏈中承擔起應有的角色,并回饋行業。”在12日舉辦的2018蘇州吳中?長三角智造峰會上,江蘇拓斯達總經理吳豐義表示。
會上,吳豐義從“引領一年回本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構造智能制造綜合生態圈”、“升級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三個方面進一步闡釋了拓斯達的企業文化。
引領一年回本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自動化集成市場普遍被看好,很多客戶都非常希望進行自動化改造,用上機器人。但是市場整體還處于培育階段,客戶端的資金預算不足,技術實力處在孵化階段。”吳豐義認為,拓斯達理解的打通產業鏈,首要做的是終端客戶用得起的自動化,所以拓斯達提倡引領一年回本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在吳豐義看來,一年回本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需要滿足四大要素,即可復制、可升級、通用性、開放性。
“可復制、通用性”泛指自動化解決方案里面的標準化硬件,比如核心機器人、核心視覺、核心標準零部件等。
目前,拓斯達正在打造“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已擁有3kg-20kg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品線,可以提供高性價比的機器人標準硬件。
“可升級、開放性”則泛指自動化解決方案里面的可更改軟件,比如控制軟件、信號接口等。
拓斯達以工業控制為核心,自主研發了控制系統,掌握了伺服驅動,機器人控制和視覺二合為一,視覺算法等技術資源,同時與ABB等國際公司和機構進行深入戰略及產學研合作。
為客戶提供一年回本、買得起的自動化,吳豐義分析,首先要挖掘行業自動化應用的痛點,集合銷售、售前、項目管理成立“鐵三角”項目組攻克行業客戶痛點,應用方案運行正常后,向整個行業進行推廣、復制。
“鐵三角”服務模式包含區域對接+行業工藝+技術方案,業務集中在五大區域、五大行業、八大工藝。“五大區域”即廣州拓斯達、寧波拓晨、昆山拓斯達、華中大區、華北大區,“五大行業”包括3C行業、日用/日化行業、汽配行業、光電行業、新能源行業,“八大工藝”為焊接、噴涂、組裝、注塑、檢測、綠色能源、沖壓、包裝物流。
構造智能制造綜合生態圈
為什么要構建智能制造綜合生態圈?吳豐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產品和行業交集造成無邊界惡性競爭;市場需求更多合作,共同致力服務客戶;未來競爭是生態圈的競爭,而非單一產品競爭。
智能制造綜合生態圈是由市場、智能制造行業企業、外界環境共同構成智能制造的應用、研發、生產、銷售等生態關系,由本體制造商、核心零部件、伺服控制系統、金融租賃、培訓單位、應用集成商六個主體構成。
“依托有競爭優勢的核心硬件服務于系統集成商共同完成解決方案,盡可能將行業細分,用最成熟的解決方案讓客戶的研發成本降到最低。”拓斯達正是這樣一步步構建智能制造綜合生態圈。
升級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
早期來看,自動化等行業基本遵循“技—工—貿”的循環。隨著智能制造時代的來臨,企業的轉型方向為“貿—技—工”。“在市場上,讓更多優秀的供應商來完善拓斯達最有優勢的方案來提供給終端客戶,讓終端客戶受益,進而讓整個產業鏈打通。”吳豐義說道。
吳豐義總結了拓斯達要成為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或者企業要實現智能制造的六個步驟:綠色能源的能源管理方案以及廠務解決方案;各個工藝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整廠的輸送物流系統解決方案;整個制造系統的硬件設備互聯互通;整個制造系統的MES信息化管理;大數據共享的云端管理。
全新的拓斯達智能制造工廠搭載有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系統,包含云端數據中心建設、制造執行系統(MES)等多個核心模塊。成功解決了內部采購信息、生產信息、銷售信息、庫存信息、財務信息等各為一體、互不相通的難題。這將使拓斯達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突破企業加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該項目預計2018年底完成。
最后,吳豐義強調,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就是用工業自動化+工業互聯網+鐵三角的服務面對市場的需求。拓斯達產業升級中的關鍵點為“讓工業制造更美好”,拓斯達從一年回本,到構建生態圈,最后回到要升級為全面的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正是希望對所有的工業企業或者是制造業企業,借助機器人與系統集成方案,讓他們的生產制造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