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聯合高工機器人組織了“2018吳中·長三角智造峰會”于2018年10月11-12日正式召開。此次大會中,終端需求圓桌論壇結合供需雙方訴求,切實討論當前智能制造中的問題所在,備受矚目。
參加此次圓桌論壇的五位嘉賓,由機器人本體供應商與系統集成商組成,他們分別是:
節卡機器人王家鵬
CSG華曉常務副總經理李大偉
配天機器人副總經理索利洋
艾利特CEO羅朝暉
揚天科技常務副總張紅宇
智能化下的柔性生產
論壇第一個問題:產線“智能化”考量的因素有哪些?李大偉認為,除去最基本的收益問題,具體可分為三個方面:信息化、柔性化、可擴展性。
智能化作為自動化的升級版。第一步要做好信息化,做到對數據的充分理解和應用;第二點是必須基于柔性化,因為隨著柔性制造的提出,產線只會做到越來越靈活;最后科技發展迅速,智能化新的概念、新的技術層出不窮,產品更新迭代非常的快,所以用戶在建設智能化生產線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可擴展性。
隨后王家鵬補充到,除了硬件,在軟件方面MES本身是對生產過程重塑的一個行為。而在企業信息化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核心的供應設備來自于進口,數據的不完整導致做質量追溯只能做到局部的追溯,在概念和實際過程當中會產生一個巨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會導致信息化的不完整。
羅朝暉則從自身實際出發補充了企業柔性需求的具體過程,從最簡單的上下料到后面的3D視覺,再到如何深度學習甚至智能化系統要帶有自我學習功能,羅朝暉表示生產線最終是要適應企業的不斷發展。這個過程,溯本清源,智能化的系統為客戶創造的價值,就是技術本身。
協作機器人前路的探索
揚天科技張紅宇講到,Rethink是全球協作機器人的開拓者之一,而隨著Rethink的倒閉,協作機器人的前路引發了大家普遍的探討。張紅宇認為,“核心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產品線的問題,一個是地理位置。協作機器人主要應用的市場是輕工業,最大的市場是在我們中國,所以Rethink倒掉一定有它的客觀原因。”
而協作機器人在實現輕工業的智能制造方面除了技術問題,即包括核心的解決方案以及產品適用性外,非技術性問題更需突破。一方面是合作方式的轉變,與客戶形成良好、持久的合作,而不是簡單的、一次性的交易。這就要求能夠以機器人產品為核心,不斷的配合它產線的迭代,實現一種低成本的迭代方式,這可能是用戶最希望能夠看到的。
另一方面,協作機器人沒有體系化、產線化,成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張紅宇談到企業可以利用金融手段,同時機器人企業與金融公司配合,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在這種大型項目投資上采用分期支付或者一種分時的支付方式,來幫助終端企業規避一些資金壓力和金融風險。
供求雙方的矛盾與沖突
配天機器人索利洋談到工業機器人本體方面的矛盾點,“主要存在于終端企業對國產機器人本體的品牌不認同,即要求產品性能的一樣,同時又給出不一樣的價格。這就對國產機器人本體企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而隨著國產產品出貨量的提升,企業對國產品牌的了解,這個矛盾實際上在減小。”
“什么是柔性化,什么是現在的技術所能達到的柔性化,什么是你出的成本所能達到的柔性生產。”索利洋講到,“配天自己也做一些集成方案,很多終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其實并沒有搞明白這三個問題,智能工廠或者智能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是我們的客戶往往只是想從一個點上去解決這個問題,盲目提出要求,表明集成商與企業之間的平衡點還沒有找到。”
李大偉最后總結到,供需雙方的矛盾有兩個,一是由于行業標準的不健全,導致性能跟價格的不對等,這個問題需要時間和整個行業的不斷發展來解決;第二就是供需雙方互相不夠了解,需求沒有真正被發現。
撥開現象看本質,所謂的表象上來看是供求雙方對價格、對技術的理解不同,但是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目前整個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夠。所以表面上供需雙方不在一個頻道上,實際上真正的挑戰還是更多來自于科技,即對技術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