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為云推EI城市智能體,全面進入AI新時代

時間:2018-10-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10月11日晚間消息,華為全鏈接大會進入第二天。華為云正式發布EI城市智能體,幫助解決更多城市難題。華為云相關負責人指表示,EI基于新發布的昇騰AI芯片,全棧全場景服務升級,這也標志著華為云將全面進入AI新時代。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10月11日晚間消息,華為全鏈接大會進入第二天。華為云正式發布EI城市智能體,幫助解決更多城市難題。華為云相關負責人指表示,EI基于新發布的昇騰AI芯片,全棧全場景服務升級,這也標志著華為云將全面進入AI新時代。

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發現

賈永利表示,自2017年9月在HUAWEICONNECT2017上推出華為云EI企業智能以來,華為云通過在城市、制造、物流、互聯網等8大行業的超過200個項目進行探索,在將人工智能應用于企業場景的過程中,華為云有三大重要發現:

1.價值—AI讓IT由信息支撐走向生產,正在加速直接價值創造;

2.人才—AI在行業落地需要行業智慧與AI的深度結合,要雙方專家共同尋找場景和問題解決路徑;

3.生產力—大量數據的清理、標注、訓練仍然需要數周、數月,包括最終AI模型上線生產被數以萬億次的調用,迫切需要的就是算力;

華為云EI全棧全場景從“芯“出發

為了解決以上三個問題,賈永利宣布,基于華為最新發布的Ascend310及910AI芯片,華為云EI從“芯”出發,全棧全場景服務強力升級。在AI基礎算力上,華為云EI將提供從虛擬機、容器到裸金屬各種形態的服務;對于H系列的高配虛擬機將標配一顆Ascend310芯片推理能力提升計算性能16倍,用戶也可以通過在異構ECS和CCI服務中根據需要配置最高512TOPS推理服務;針對訓練場景華為云EI將提供ECS和裸金屬形態最高2PFLOPS的計算能力。

在基礎計算能力之上,華為云EI將提供從基礎平臺服務到通用API、高級API、預集成方案在內的45種服務、142項功能;這些服務將覆蓋AI資深數據科學家、數據工程師、普通IT工程師到業務開發等各類人群的各種使用場景。

華為云EI助力AI產業升級

賈永利表示,華為云EI正致力于助力產業升級,針對海量重復場景、專家經驗場景及多域協同場景,實現效率提升、專業傳承和突破極限。

例如,華為云EI深度學習和圖像搜索服務,幫助中國圖庫改進了海量版權圖片的追責過程,支持每日數十萬新增版權圖片和數千萬網絡圖片的自動入庫和交叉檢查,準確率達99%,是典型的海量重復計算場景應用。

另外,在醫學領域,病理被稱為是臨床診斷的“金標準”,病理醫生在高倍顯微鏡下要仔細觀測成千上萬的細胞,腦子里要準確的與成百上千的案例知識匹配,是一個異常辛苦的工作。同時,我國病理醫生人才的缺口為10萬。為了提高病理檢測的效率,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與華為云合作,華為云EI視覺團隊通過AI技術在不到非常短的時間就在宮頸癌病理檢測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敏感度超過99%,特異度超過80%,這是華為云EI在專家經驗場景的應用。

華為云EI城市智能體

“EI智能體”是華為云應用于解決各個行業問題的細分場景,面向各行業推出的智能解決方案,旨在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讓行業變得更加智能。2018年6月,華為云針對交通和工業分別推出了EI交通智能體和EI工業智能體。

華為云EI城市智能體,通過AI協同云、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技術,在交通、環保、應急處理、水務等多個領域持續探索高效的資源調度與配置,打造專為城市構筑的全場景AI服務平臺,讓效率提升、能耗降低、綠色環??梢云诖?。

深圳交警與華為云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交通科技處處長李強表示,在華為云EI交通智能體的支持下,智能執法迅速落地。

1.2018年上半年通過部署開車打手機、未系安全帶、刷臉執法等AI應用,深圳交警執法量增加了15%。

2.治堵,過去是車看燈,讀秒數通行;現在是燈看車,讀車數放行。深圳交警正在深圳龍崗坂田43個路口部署EI交通智能體TrafficGo解決方案,試點在線信號配時,其中關鍵路口等待時間平均縮短17.7%,通行“速”、“率”齊升。

3.指揮,構建新型運營指揮中心,實現“最快雙腿”和“最強大腦”緊密結合,深圳交警“鐵騎專項行動”應急反應時間縮短67%,管理“能”、“效”齊升。

三聯虹普&華為云

北京三聯虹普新合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戰略投資部總經理張敏喆在演講中表示:“長期以來,紡織業面臨著產品一致性要求高、行業單一標準無法滿足客戶定制化差異化需求、人工抽檢難度高等問題。端邊云協同的工業智能體,通過歷史產品性能數據的云上訓練,以及邊緣側過程數據的實時在線質量分析,構建豐富的特征庫,能匹配客戶精準質量需求,根據客戶質量偏好實現分揀,打造靈活、準確、快速的軟件定義柔性生產系統,將客戶需求匹配率提升了28.5%,釋放了柔性制造潛能。”

最后,賈永利表示:“華為AI芯片帶來的算力提升,意味著華為云將全面進入AI新時代。華為云EI城市智能體也期望與眾多合作伙伴同行,共同創造城市的美好未來。華為云EI智能體希望能更好地結合行業智慧,成為行業升級新引擎,最終實現‘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AI?!?/p>

大多數中國企業雖然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但目前所做的工作從本質上看其實為數字化交易(digitaltransactions),數字化交易只是提高利潤、優化流程和操作,而數字化業務(digitalbusiness)則是創造新的客戶體驗、擴展產品與服務、利用IoT等產生新的收入。在今年7月舉辦的GartnerCIO上海峰會上,Gartner就“針對2025的現代應用策略”表達了觀點:數字化業務帶來的轉變及改革才是企業的應用策略在2025年需要達到的水平。

在數字化業務方面,一個典型例子是2018世界杯期間,華為云利用機器學習服務(MachineLearningService,簡稱MLS)實現了世界杯預測“AI機器人”,成功預測了40場比賽結果,其中連續6場準確預測。在世界杯開賽前,不少的機構或研究人員都通過統計或民間調查等進行了預測。華為云則根據8年來所有國家隊的比賽結果,包括每場比賽的時間和進球、國際足聯排名和El評分等,通過MLS的簡單拖拽方式就搭建了“AI預測帝”,甚至準確預測了冠軍為法國隊。

巧的是,去年7月華為云中國行北京站活動就以“如果未來可以預見”為主題,而如今通過華為云機器學習服務等已經能夠輕松實現“預見未來”,那么今年7月24日華為云中國行北京站主題則更新為“在創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北京站活動不僅帶來了深圳站剛發布的華為云EI智能體,還帶來了視頻服務方案、交通智能體、工業智能體以及混合云容災備份服務等諸多新服務。華為云通過EI智能體,以“加速奔跑”的態勢,推動2018下半年云市場進入企業數字化業務創新的落地階段。

現實世界中的“預測帝”

進入2018年夏天以來,暴雨、洪災、水澇等自然災害頻發,北京市就多次發布了由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橙色預警,山區地區發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風險升高,即使市場區的建筑物、橋梁、地下管道等的潛在損壞風險也有所升高。與預測世界杯冠軍相比,預測自然災害等帶給社會的影響程度,更有現實意義。

北京云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廬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專注于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云廬科技CEO王長欣在華為云2018中國行北京站上介紹,中國大量基建項目的一般設計年限為50多年,而強降雨等自然災害帶來基建設施的影響巨大,甚至能夠導致高鐵局部段的破壞。改開40年來,不少基建項目已經臨近設計年限,對于基建工程的實時在線監測系統成為影響民生的重大社會需求。

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通過人工巡檢和經驗來判斷基建工程的裂縫等取樣;后來專家開始通過傳感器數據進行分析論證;2014年以后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IoT和人工智能逐漸應用到工程的性能監測領域。云廬科技自研的高精度數據解算與分析平臺(MPACP)與基礎建設健康監測大數據分析與預警平臺(YSMAC),全面應用了華為云的容器、微服務、大數據、EI等PaaS技術和GPU加速等IaaS技術以及物聯網和智能邊緣計算等連接與邊緣技術,是EI智能體在工業領域的典型應用。

其中,云廬科技開發的基于北斗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的MPACP平臺,集成了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與結算、數據后處理等模塊的操作,準實時處理精度在1——0.1mm以內,后處理在亞毫米以內。YSMAC平臺以自主知識產權的力學數值模擬平臺為基礎,以GIS+BIM三維直觀展示為手段,結合工程監測和環境監測大數據,通過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對結構和環境進行長期和全局性健康分析。

據王長欣介紹,MPACP基于華為云,精度可以穩定在0.7和1毫米之間,很好的滿足了工程需求。YLSAS中的力學仿真平臺采用了華為云的容器和微服務,數據分析采用了華為云的大數據和深度學習平臺,華為云深度學習和力學仿真平臺之間通過實時云計算進行交互。整個過程中的大規模計算,則采用了華為云的GPU加速。此外,云廬科技的便攜式超聲相控陣和TOFD檢測儀可部署在隧道、鐵路等處,能快速檢測并生成詳細、精準的截面圖像,但由于采樣數據量龐大而采用了華為云的邊緣計算技術,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檢測效果。華為的物聯網雙向通信模塊,被用于傳感器和華為云之間的連接。

“應該說云廬科技的SaaS層始終長在華為云PaaS層上”,王長欣表示。而云廬科技的服務也創造了重大的社會經濟價值,王長欣介紹青島地鐵項目的施工監測,由于青島地質條件比較復雜、離海比較近,采用了云廬科技預測預警技術后,在去年12月份成功預測了一次安全隱患。

連接數字與物理世界的EI智能體

云廬科技是EI智能體在工業領域應用的代表。期望成為全球領先的工程監測體系互聯網平臺,云廬科技通過傳感器和后臺解算系統,能實時、及時的感知建筑物或者地下管道等大型基建的安全情況并及時預警,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大幅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而這個業務本身就是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業務創新的代表。

那么,怎么理解EI智能體呢?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在2018年6月24日的華為云中國行深圳站上介紹:華為云致力于普惠AI,讓人工智能高而不貴,打造“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人工智能平臺,推出EI智能體。華為云EI智能體是應用于解決各個行業問題的細分場景,面向各行業的智能解決方案。華為認為,AI技術是通用無差別的,智能世界的各個行業要實現真正的智能,需要把AI技術與行業做有機結合,在數字世界中把各個場景下的智能體打造出來。

交通智能體是EI智能體的一個方向。此前,深圳交警與華為深度合作,通過聯合創新共建“城市交通大腦”(城市交通智能體),探索更為高效的交通管理技術體系架構,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難題。基于與深圳交警的成功合作,2018年4月,華為與北京市交管局合作,在北京的海淀區上地三街,率先開展利用AI算法實現實時在線決策、信號配時優化和時段自動劃分的試點應用。據第三方公司評估報告顯示,上地三街車流主方向(東西方向)平均延誤下降15.2%,平均車速提升15%,支路的平均延誤時間降低了10——20%。

在工業生產中,PCB板是最常見的組件,遇到最多的問題是虛焊和多焊。傳統模式依靠人工檢查,五分鐘檢查一個,耗時費力還容易出錯。華為作為制造企業,基于在工業方面的一系列實踐,貫穿“研發設計——智能產線——工業管理——物流——營銷”全流程,通過工業智能體融合數據,打通端到端的業務全流程,把大量重復的人工工作由機器替代,結果成品率效果大幅度提升。華為云目前還在和國內知名空壓機廠家合作,支撐實現未來工廠實現能耗降低、節能減排。

華為云EI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在華為云中國行2018北京站上對EI智能體進行了進一步解讀。他強調,智能體能夠打通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把物理世界的復雜信息傳遞給數字世界,并通過邊緣和端的能力再把數字世界的分析結果輸出到物理世界進行有效測試。其中,對于EI智能體來說,行業智慧是核心和關鍵。此外,EI智能體不僅基于歷史的統計,而且是在實時感知基礎上的互動和優化。

去年9月,在華為全聯接大會首次發布EI企業智能,包括基礎平臺服務、通用服務(大數據、視覺認知、語音語義)、行業場景解決方案三大類;到了2017年底,華為云EI企業智能進一步推出智能水務、智能制造、智能電力、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能零售等六大行業解決方案。那么到了2018年6月再次推出EI智能體,實際上就把之前發布的EI企業智能服務、行業解決方案以及華為云完整的全棧能力,再加上華為自身在物聯網和通信領域的技術,為用戶場景打造連接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整解決方案。

以云廬科技為例,云廬科技的平臺依托云服務,實現了監測系統本地主機的小型化、輕便化設計,通過成熟的公有云、私有云技術將復雜的大數據預測分析、結構有限元計算及人工智能損傷識別積累通過遠程服務器完成,本地僅需要配備聯網的通用設備即可滿足復雜的監測計算分析功能,從而使建筑物成為具備在線感知、云端超算、智能學習和自我診斷的智能建筑,確保關鍵性工程結構的長期安全運維。云廬科技其實就是利用華為云的全棧功能,設計了智能建筑健康檢測“智能體”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云、管、端、本地計算、連接、分析以及反饋等的完整閉環。

今天,企業上云已不再是簡單的數據遷移,ICT行業越來越需要全棧工程,華為云以從底層IaaS到PaaS的全棧云服務以及網絡通信和混合云解決方案及管理的能力在2017年快速開拓國內云市場,已上線16大類超過120款云服務,以及制造、電商、游戲、金融、車聯網、SAP、HPC、IoT、安全、DevOps等60+解決方案。在2018年7月發布的《TheForresterWave:Full-StackPublicCloudDevelopmentPlatformsInChina,Q32018》報告中,華為云以僅運營1年多的時間,就躍居中國本土公有云領導者象限。

華為云EI智能體以及普惠AI理念的提出,是整個華為企業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整合。2018年6月29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軟件博會高峰論壇上表示,“華為云就是另外一個榮耀”。徐直軍具體解釋,榮耀是用在線方式服務面向消費者客戶,華為云是用在線方式把華為30多年打造的基礎設施面向ToB客戶。因此,華為云承擔的使命不僅僅是創造收入,而是華為公司未來所有業務的底座,包括承載消費者BG面向全球的用戶服務、華為面向170多個國家內部的IT服務、華為面向運營商走向全面云化的戰略等。從這個角度來說,華為云將推動云計算市場走向IT、CT以及云計算技術的大融合,以EI智能體這樣的整合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落地數字化新業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