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企業上“云”難點背后:工業APP數量嚴重不足

時間:2018-10-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這一熱潮的背后,是“工業云”已成為繼機器人之后,中國政府力推智能制造、實現工業4.0先進制造目標的又一個賽道。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這一熱潮的背后,是“工業云”已成為繼機器人之后,中國政府力推智能制造、實現工業4.0先進制造目標的又一個賽道。

中國工業互聯網開始了一輪轟轟烈烈的投資。自2017年起,中國已有十多個省市出臺政策,目的是助推當地企業加速上云。

廣州實際行動較快,已推出《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服務券獎補工作方案(試行)》。根據該方案,企業可使用“上云上平臺”服務券購買工業互聯網相關應用服務,事后政府對服務券予以兌現,補助企業“上云上平臺”費用。

到2020年,廣東省將支持1萬家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財政補貼重點面向中小工業企業、生產制造環節以及初級應用階段,支持生產數據上云。

河南鄭州則實施了“百千企業”上云計劃,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產生的服務費,按照不超過合同金額的7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于中小企業上云產生的服務費,也按照不超過合同金額的7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萬元。

補貼力度最大的要數遼寧省沈陽市。根據沈陽市印發的《沈陽市引導企業上云實施方案》,該市安排一定資金,鼓勵和支持工業和軟件企業等上云,將按照年度上云服務合同實際支付額的5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最高限額達到200萬元。

接受采訪的商界和學界人士稱,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營造了空前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氛圍。

這一熱潮的背后,是“工業云”已成為繼機器人之后,中國政府力推智能制造、實現工業4.0先進制造目標的又一個賽道。

在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工業企業上云、開發工業APP、構建生態圈上,中國政府給出了量化目標。

根據工信部印發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計劃到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的目標達到4300億元。企業上云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的重點之一。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3-2016年,中國工業云平臺企業用戶數年均增長超過146%。

但中國總體企業上云規模基數較小。據IDC統計,中國公有云市場不及美國的3%。

在此情況下,2017年11月,中國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根據《指導意見》,到2020年,中國要支持建設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平臺,以及構建一批企業級平臺,培育30萬個以上的工業APP即工業應用程序,推動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5年,形成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云。

“這一政策發布后,一夜之間涌現了不低于100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真正做的并不多,要么蹭熱度,要么在自己原來業務上變一個字而已?!弊瞎庠埔媛撓偛泌w銘遠在2018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稱。

若以個人電腦作類比,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APP,就類似于電腦、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

廣義“工業云”指的是這三者構成的系統。狹義上的“工業云”,指企業在設備聯接、元器件通聯的基礎上,上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工業APP。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產生于六七年前。2014年,美國通用電器、英特爾、思科等公司發起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后來發展成為全球工業互聯網聯盟。除了美、歐、日、韓的制造業和軟件公司之外,中國的華為等企業也是該聯盟成員。該聯盟發布了很多關于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白皮書、測試床等內容,是國際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引航聯盟。

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費海平表示,中國關注工業互聯網的標志性的舉動是2016年2月,中國工信部指導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比對IIC,也發布了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白皮書、測試床等內容。

“《中國制造2025》是綱領性文件,自動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是主線,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落地的關鍵基礎設施?!弊呦蛑悄苎芯吭簣绦性洪L趙敏如此理解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

自去年11月中國發布《指導意見》之后,今年6月,中國政府又發布了“三年行動計劃”以及相應專項基金。因此,各地紛紛推出扶持計劃。

中國龐大的云計算市場以及未開發的潛力,成為中外企業的投資潛力股。

中國的云市場對外資有限制。根據中國的相關外資產業政策,以通用電氣、西門子、施耐德為代表的國際老牌工業巨頭,需采取尋找中國云基礎設施合作方、將自家的工業物聯網平臺落在云基礎設施上的方式,才能進入中國市場。

通用電氣選擇與中國電信合作,西門子、施耐德則選擇與阿里云合作。

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航天云網)是國內最早從事工業互聯網的企業,其也和西門子在工業云上有戰略合作協議。

航天云網副總經理徐汕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老牌的國際工業巨頭最早實施設備自動化,后進軍工業軟件,近年則開始布局云平臺。

“與他們不同,航天云網是先打造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毙焐钦f,“因為中國的企業基數大,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所以我們先建一個平臺,把(企業)連接起來。”航天云網的INDICS+CMSS云制造支持系統對所有設備開放,在云端將數據聚合,然后為企業服務。

對于“西門子們”而言,與航天云網合作,不光看重基礎設施,還在于能夠對接平臺上的海量國內制造企業,推廣他們的工業軟件。

“航天云網和國際工業巨頭們的關系,有點像天貓和入駐店,將來(合作)可能就是這種模式。”徐汕說,目前,西門子是航天云網最大的“入駐店”,其他老牌工業企業也在談合作中,未來各家都是潛在的入駐者。

“西門子這些國際工業巨頭的現有客戶,多是大中型企業?!毙焐欠Q,航天云網的特點是以海量的中小企業為主。

海量的工業企業,且層級和規模水平參差不齊,工業1.0到4.0的企業均存在,這正是中國工業企業需要上云的關鍵原因,也是難點。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水平和規模不一的中國制造企業群體中,即使拿了補貼,但沒有資質和技術,上云了也作用不大。

趙敏表示,企業聯網最早從分布式數控機床聯網做起,到制造數據采集,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第四代、第五代設備聯網?!半m然都遵從TCPIP協議,電腦聯網非常簡單,但設備聯網很困難?!壁w敏稱,不同廠家、不同時代生產的不同設備,有自己的工控協議。

因此,種類多、數量雜的工控協議,是企業上云的難點之一。

另一關鍵還在于“怎么聯”?!袄显O備沒有任何可以聯網的地方,即使已經有了數據采集的系統,但采集了以后,只能自身用,因為沒有任何可以開放的接口,封閉的系統是無法聯結的。”趙敏說。

在趙敏看來,中國企業上云還有的難點是,工業APP數量嚴重不足。

“中國是一個沒有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信息化是為了促進完成工業化?!壁w敏說,沒有特別好的工業知識積累,不可能有強大的工業軟件,而工業軟件支撐著工業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

云智匯科技CEO特助蘭志輝稱,對于工業互聯網,國內大型制造業企業因具有行業前瞻性,接受度較高,已開始大量投資,它們希望未來成為行業龍頭。中型企業在同業競爭的壓力下已開始應用,但資金有限,所以希望能夠更快了解以及橫向應用。小型企業則在政府的引導下觀望,在等工業互聯網有一個低成本可使用的平臺,才會上云。

“一些有行業前瞻性的小企業會提前布局工業互聯網,但真正落地時,卻沒法立刻知道能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價值,因此操作時,可能有反復的過程?!碧m志輝說。

這也是華為工業云項目群總監王昱在行業調研中的發現。根據他的調研,產值在1億-50億元之間的企業,做了先期的信息化投資后,每年做預算除了IT投資要占到企業營收的1%-2%之外,CIO們拿不出來更多理由說服老板增加投入。

趙敏建議,上云的企業需先做好設備聯接,“先將車間、不同分廠的生產場景聯接,下一步再聯接企業的不同產品,由此才能獲得數據改善服務?!?/p>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過程工業與驅動集團總經理林斌對此做了個比喻:“在車展上,大家最喜歡看的就是概念車。但是,需要先把駕照考了?!币驗樵O備不聯接,工業互聯網的價值等于零。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