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碳化硅無法轉換成市場規模,主因是碳化硅晶圓制造和產能不順暢

時間:2018-10-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相較于硅(Si),采用碳化硅(SiC)基材的組件性能優勢十分的顯著,尤其是在高壓與高頻的性能上,然而,這些優勢卻始終未能轉換成市場規模,主要的原因就出在碳化硅晶圓的制造和產能的不順暢。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相較于硅(Si),采用碳化硅(SiC)基材的組件性能優勢十分的顯著,尤其是在高壓與高頻的性能上,然而,這些優勢卻始終未能轉換成市場規模,主要的原因就出在碳化硅晶圓的制造和產能的不順暢。

6吋碳化硅晶圓

由于碳化硅需要在2000°C以上高溫(硅晶僅需在1500°C),以及350MPa以上才能達成。若透過添加一些特殊的助燒劑,或者氣體沉積的方式,則可使碳化硅燒成溫度降到2000°C左右,且在常壓就能進行。

依據目前的硅晶業者的生產情況,一般而言,生產8吋的硅晶棒,需要約2天半的時間來拉晶,6吋的硅晶棒則需要約一天。接著,待晶棒冷卻之后,再進行晶圓的切片和研磨。

至于碳化硅晶圓,光長晶的時間,就約需要7至10天,而且生成的高度可能只有幾吋而已(硅晶棒可達1至2米以上),再加上后續的加工制程也因為硬度的影響而相對困難,因此其產能十分有限,質量也不穩定。

「由于碳化硅的生產瓶頸尚未解決,原料晶柱的質量不穩定,造成整體市場無法大規模普及。」瀚天天成電子科技銷售副總裁司馬良亮,一語點出目前的市場困境。

司馬良亮表示,相較于硅晶,碳化硅的功能性更好,在導熱、延展性和導電性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投入的業者也很多。但幾年過去,市場規模依舊十分有限,并沒有出現大的進展,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原料晶柱的質量不穩定,造成沒有足夠的晶圓來供應市場。

「只要長晶過程中的溫度和壓力有一些失誤,那好幾天的心血可能就都會為烏有。」司馬良亮說。

目前全球僅約有三、四家業者(Cree、Norstel、新日鐵住金等)能提供穩定的產量。中國雖然已著手自產,但在質量方面尚未能趕上美日,因此全球的產能仍十分有限,目前市場也仍是處于短缺的狀況。

?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