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自動駕駛汽車發展迅速,但是要想實現普及商用還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法律法規、倫理道德、基礎設施等。需要重視的是,暴雨、大雪等極端天氣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自動駕駛商用面臨巨大挑戰極端天氣是一道坎
對于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而言,行駛在陽光明媚的高速公路上一展風采是一回事,行駛在車流密集的北上廣深能否有效應對又是另一回事了。至于在暴雨、大雪等極端天氣下,自動駕駛汽車能否安全前行,仍然是一個疑問。
自動駕駛路測“駛上”正軌
隨著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全球科技發展與產業變革不斷加快,自動駕駛技術正成為汽車產業走向新未來的主要依仗。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均出臺多項政策、并投入大量資金,支持本國自動駕駛產業的成長。在政府、企業的通力推動下,自動駕駛汽車發展迎來了嶄新局面。
眾所周知,任何一項新技術、新產品在正式商用之前,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測試。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主要場景,安全是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核心,數據是自動駕駛技術升級的“燃料”。因而,各大企業對自動駕駛測試十分看重,尤其重視實際道路測試。
當前,美國加州、亞利桑那州等地是全球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的“樂土”,吸引了多國自動駕駛品牌前往進行測試。此外,新加坡、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的自動駕駛路測也逐漸增多。自2017年年底出臺一系列自動駕駛路測法規后,我國自動駕駛路測發展走上了“快車道”,無論是法律體系完善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成果顯著。
極端天氣成“攔路虎”
雖然自動駕駛汽車在測試方面走上了正軌,商業化進程不斷提速,但是仍然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為一旦實現了L5級自動駕駛,人類將徹底退出對車輛的控制,這時候汽車必須自行判斷、處置所有情況。
目前,在正常天氣條件下,大多數自動駕駛汽車都能夠穩定行駛,而針對極端天氣,不少企業都還處于探索解決的階段。由于自動駕駛汽車十分依賴于激光雷達、傳感器的識別、探測功能,而雨雪天氣及太陽風暴等都將對這些精密電子系統造成影響。例如在暴雨或大雪天氣時,激光雷達的測距范圍會受到限制,使得自動駕駛系統探測能力下降,勢必會影響到行車安全。
時至今日,能夠進行全場景測試和全天氣條件測試的自動駕駛車輛依然寥寥無幾,就算是行業領頭羊waymo也還在進行測試過程中。很顯然,自動駕駛汽車要想實現普及商用,就必須破解極端天氣對汽車的影響這一難題,否則市場的擴張將會受到嚴重制約。
如何破解天氣難題?
面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自動駕駛企業該如何應對呢?就現在而言,行業內主要有兩個方向的解決舉措:
一是加強自動駕駛汽車在暴雨、大雪、冰雹等極端天氣情況下的實際測試,收集相關的數據,為自動駕駛系統學習應對方法、正確進行處理提供重要依據。同時,通過優化部署高端傳感器種類、數量與位置,提升傳感器應對復雜環境的技術,保障關鍵系統的正常運轉,使得自動駕駛汽車能夠獲得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穩定的識別、決策能力。
二是加強與氣象部門以及相關企業的合作,及時獲取精準的天氣信息,掌握特定區域的天氣變化情況,從而讓自動駕駛汽車能夠依托實時數據,在極端天氣情況下合理規劃安全路線,避免遭受直接影響,確保車輛行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