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行業需求逐步釋放 定制化依舊是智能制造落點

時間:2018-09-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來看,很多智能制造的嘗試都只是使執行端更加高效,解決了自動化的問題,離智能化還有距離。

【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目前來看,很多智能制造的嘗試都只是使執行端更加高效,解決了自動化的問題,離智能化還有距離。

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18中國(廣州)國際機器人、智能裝備及制造技術展覽會”9月27-29日在廣州舉行。

從展會面積的變化可以看出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裝備的快速發展。歷經三年,展出面積從2016年的2萬㎡、2017年的5萬㎡達到今年的7.5萬㎡。

另外,展品范圍也更為豐富,涵蓋工業機器人整機、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穿戴產品、機器人開發平臺與軟件技術、機器人功能部件及零部件、機器人應用產品與智能工廠全套解決方案、磨料、磨具、磨削、職業教育裝備、3D打印技術及相關產品,以及智能裝備和制造技術相關的高端產品和新興技術。

在智能制造領域,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3C家電等行業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較為領先。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工廠最開始的時候,基本每個六軸機器人廠家背后,都有一個龐大的汽車企業給予支撐。

但隨著工業機器人應用逐步深入,從本次展出的企業類別看,除了針對上述幾個應用領域外,針對更多細分領域的產品或廠家在展會上出現。

例如針對在智能化改造方面不具優勢的離散制造業,也有企業開始瞄準這一細分市場。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解決離散制造業無法全局掌控車間狀態、缺乏有效整合能力等在智能化方面遇到的問題,幫助離散制造業實現工廠數字化

智能制造應用的終端行業越來越多,除了較為成熟的消費類企業外,在電力行業的智能制造展示也是本屆展會的亮點之一,中國西電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等在電力設備智能化方面都有不同的探索。

西電集團擁有智能變電站、配電站及供電站等全套系列智能化產品和電站整體解決方案,主要為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天、航海等企業提供一整套電站建設服務。此外,還擁有超(特)高壓變壓器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等國家智能制造專項成果。

西電集團一位運營業務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特高壓等設備制造以銷定產,需要進行精密的規劃設計,包括考慮到未來多年的用電需求變化。而且設備需要融入電網,參數設置需要十分精準。在發展智能制造的大潮下,電力設備也有所探索。智能化通過對電網設備運行狀態數據監控,識別高峰和低谷,從而控制輸送端發電量,減少消納問題。

“電網設備的智能制造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如果客戶沒有智能化的需求,即使智能化技術再先進,也沒有應用空間。”上述人士透露,從終端客戶的特點來看,南方電網對于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國家電網因為片區面積較大,與南方電網相比更注重安全性。

另外,記者注意到,機器人本體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參展商中,從數量上看占了很大一部分,不同行業需求推動機器人產業鏈發展。

對于國產機器人本體來說,在壓低利潤空間降低產品價格、提供更高效的服務等優勢外,細分市場唄認為是與國外機器人競爭的新落點。但實際上,細分市場競爭依然激烈,需要關注定制市場。

對此,天機機器人常務副總經理莫卓亞認為,在某個細分領域找到新的應用,雖然可能一年之后會將被模仿、抄襲,但爆款在剛出現的一年中依舊可以“賺一桶金”。研發生產特殊應用的機器人,比如防水的SCARA,用于玻璃制造等有特殊需求的行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