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涌現,傳感器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今年的傳感器盛會——2018中國(上海)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SENSORCHINA2018)備受關注,聚集了來自全球的250余家優秀傳感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機構,在軍用傳感器領域聲名遠揚的南京高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參加了此次展會,帶來了豐富了傳感器器件和系統解決方案。
南京高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研制高可靠MEMS傳感器、慣性測量單元(IMU),及物聯網系統工程為主導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了ISO9001、CCS型式認證等相關行業產品認證,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及物聯網、高鐵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領域。
南京高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治國
筆者之前在國防類展會中采訪過蔣治國先生,一些展會中高華可能帶著飛機、帶著火箭…,而在業界專業的傳感器盛會上,高華的高精端傳感器設備和系統方案,甚至是自主可控之“芯”則更為突出。
不止于壓力傳感器
高華在此次展會中展出了4大類產品,也是其主營業務90%的部分。第一類,基于MEMS技術的各類壓力傳感器、敏感部件,包括MEMS加速度傳感器的核心芯片;第二類是高端裝備,如高鐵、工程機械、化工裝備這類高端配套的專用傳感器;第三類是基于IMU的慣性測量單元,滿足各種飛行器對IMU的需求,還有國防領域飛行器的配套,包括智能裝備基于IMU的慣性測量單元;第四類是利用無線技術的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如人員定位、結構健康監測,包括無線信號的采集。
“高華從2000年創立,壓力傳感器一直是我們的核心業務,這幾年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對IMU的需求不斷增加,所以高華在三四年前開始布局IMU,我們跟世界一流的IMU芯片級的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花巨資從引進專利技術和設備,在國內建了第一條芯片級的封測線。我們將來的目標是要實現國產化。”蔣治國介紹,“我們利用MEMS加速度芯片做成的加速度傳感器在高鐵復興號上已經大批量應用。”
芯片還是要自主可控
近20年的沉淀,與中國傳感器行業共同成長,如今高華科技在業內擁有了很好的口碑。“為了迎合未來市場的發展,我們在做芯片的自主可控,包括芯片的設計、流片,已經后端的封裝。從指標上,我們要滿足軍民兩用的高端裝備,對使用溫度、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方面的要求,我們一直在做。在壓力傳感器這塊,是高華的一個主要產品,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芯片的自主可控,爭取在國內做到一流水平。我們跟北大微電子學院、東南大學的MEMS重點實驗室,以及一些“千人計劃”專家,一直在緊密合作。”蔣治國介紹高華在芯片研發上的努力。
“芯片我們已經可以實現自己的自主,流片、封裝測試,我們已經在做了。”蔣治國指出國內芯片與國外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目前國內的情況是很多指標不比國外差,但有一個最大的通病,包括芯片,就是批次穩定性、批次的合格率跟國外廠商還有差距,工藝和設備是主要影響因素。”
器件+系統的研發模式
高華科技一直堅持軍民兩手抓,在高端傳感器領域有豐富的積累,對于未來的研發模式,蔣治國介紹:“我們的研發現在是器件+系統,核心是解決我們的器件問題,第二個就是系統。隨著中國智造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僅像以前一樣做一個傳感器,現在是要做一套系統,基于傳感器的數據采集系統。我們很多團隊有一部分是做前面基礎級的核心器件,包括傳感器單機,以后我們更多的人是做傳感器系統、物聯網系統,未來的民用消費領域會有一個相當大的市場增長空間。我們現在的定位是做強軍品,做大民品。”
正如蔣治國先生在交談中提到,國內芯片普遍在穩定性方面與國外水平存在差距,但看眾多像高華科技這樣有實力、有情懷的民族企業勇于追趕、迎難而上,未來還應充滿信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