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 9月19日,在第20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期間,三菱電機(中國)有限公司和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下稱三菱電機),展出了其最新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機加工產品。
“當前看來,中國客戶已不滿足于設備端的附加價值服務,而是期待整個生產線乃至工廠效率的提高及成本的降低。近兩三年我們開始了針對中國客戶的咨詢服務,去現場尋找客戶痛點,并將其問題課題化。”在被問及近年來中國智能制造的變化,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堅對記者表示。
王堅稱,三菱電機剛推出e-F@ctory的時候,中國的智能制造尚處于啟蒙階段,不完全具備發展的土壤。當時該公司多通過產品開發和業務整合來滿足客戶設備端的要求。
2003年,三菱電機提出e-F@ctory理念,即從生產現場出發,融合自動化技術和IT技術,以經營改善為目標,降低企業綜合成本。隨后,該公司分別在其名古屋制作所、福山工廠導入了e-F@ctory系統,與導入之前相比,開發周期、生產率、能耗等方面均實現一定優化。
e-F@ctory是一個開放性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通過自動化和IT技術的融合,可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等柔性生產模式,降低供應鏈、工程鏈的總成本。內嵌的Maisart人工智能技術和Edgecross開放式邊緣計算平臺,可實現制造系統感知理解、分析預測、決策優化等應用。
針對處于智能制造不同階段的制造型企業,三菱電機提供覆蓋智能制造全周期的解決方案,從診斷咨詢、整體規劃、產線設計、設備導入,直到運營維護。
“生產現場是動態多變的,無法用一個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套用,“王堅解釋說。
在導入解決方案前,有的企業不清楚自己處于智能制造的哪個水平階段,對自己面臨的真正痛點并不明確。王堅舉例稱,三菱電機曾為中車集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進行智能化咨詢。剛開始客戶提出了導入新設備的需求,但在雙方交流并勘察生產現場之后,三菱電機發現該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在于引入新設備,而是生產周期長,中間產品庫存量大,因此為其重新進行生產流程規劃。
“最后,該工廠在沒有導入任何新設備的情況下,僅通過生產流程再造,原有的設備運轉率就提升了10%以上,產品交貨期縮短近20%。“他說。
據三菱電機介紹,目前全球已經有200多家企業,7300多個e-F@ctory系統在運行。
伴隨IT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三菱電機也在本屆工博會展會發布了基于邊緣計算開放平臺Edgecross的工業用PC產品——MELIPC。同時,該公司稱將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技術Maisart,并將這些前沿技術產品化。
今年7月9日,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與三菱電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成立前沿信息技術在智能制造應用聯合實驗室,將其作為中日智能制造技術開放合作平臺。
中國于2016年3月通過實施第13次5年計劃,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此目標目前已進入決戰階段。在經濟穩定增長的這一“新常態”環境下,必須解決產能過剩、債務危機等課題,同時還要面向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綠色產業向新階段發展進一步推進環保工作。為中國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中國制造2025”等多項規劃、措施正在具體展開實施。
三菱電機擁有9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通過保證品質回饋社會、奉獻社會的經營理念下,我公司作為環保先進型企業始終堅持開發、制造、銷售值得廣大用戶信賴的產品?系統。三菱電機集團提供的解決方案更是企業多年發展過程中培養、積累的技術力、綜合力的充分體現。我們堅信通過充分發揮我公司企業自身技術力、綜合力的優勢,與中國多個城市的地方政府、合作伙伴、及廣大用戶進一步合作,就目前現有的多項課題以實戰經驗為基礎,為中國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充分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為廣大中國用戶排疑解難。
三菱電機的企業理念是:“通過提高企業的技術、服務、創造力,努力為實現建成充滿活力的富足社會而奉獻”。在中國,三菱電機也以為中國實現建成充滿活力的富足社會而努力發展各項在華事業。時刻關注中國廣大用戶目前面臨的各項課題,與大家共同思考,為大家提議、提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使命。今后,三菱電機將繼續重視用戶的意見、建議,立足長遠,為實現中國的“小康社會”而努力奉獻,同時實現我公司企業自身的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