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2018年9月17日至1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在上海舉行,屆時來自全球各國的人工智能行業人士齊聚上海,共話作為新興產業的人工智能對于時代與生活的變革。
作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主要方向之一,人工智能同樣也受到了來自全球各國政府、企業的高度關注;而作為我國的鄰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之一,韓國從較早開始便積極應對人工智能的浪潮,而在此過程中所獲得的正面和負面經驗,同時值得我國行業進行借鑒與參考。
全球第三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于本月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韓國在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提升,以及新技術的創新指標方面遠遠超出全球平均水平,并被編入世界前列,韓國的三星電子也被列為全球十大人工智能專利所有企業,三星、LG、現代汽車等韓系企業在人工智能行業的表現也受到行業關注。
韓國消費者對于人工智能產品的接受程度也排在全球前列。據韓國現代經濟研究所的統計數據:2017年,韓國國內的人工智能產品銷售量僅次于美國及中國,人均銷售量更是達到壓倒性的第一名。
換言之,如今韓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在量級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而這背后則是緣于一場舉世矚目的比賽。
2016年3月,韓國旗手李世石九段,與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AlphaGO,在韓國首爾進行對戰。
韓國科學技術院人工智能院士、現就職于民營研究所HandySoftware的李承鎬自然記憶猶新。“可以說,韓國的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史,是以人機對戰前與后來區分的。”李承鎬向第一財經記者總結道,“那一場人機對戰深深地拍打了韓國科技界的大巴掌,向我們提醒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無盡可能。”
韓國科技界在這場活動以后,便開始了漫長的“彎道超車”之路。
韓國高麗大學政經學院教授李國憲曾擔任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現改名為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的高級顧問,并直接參與到了韓國首份人工智能發展大綱的撰寫,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李世石最終敗給了AlphaGO,但對于韓國的人工智能產業來講,卻迎來了全新的局面。”
2016年上半年,韓國推出首份專門針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綱要——《AIKorea》規劃。根據這份規劃,韓國將在2022年以前,通過以企業、研究所及學界共同主導的技術創新,將韓國打造成“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人工智能國家”,此后推出2.2萬億韓元的投資計劃,并提出打造世界四大人工智能強國的概念。
根據韓國產業研究院于8月19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韓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方向將概括成為“AI與產業的融合”,并指出截至2022年,韓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以每年51.5%的速度繼續成長。
“對于缺乏內需、依賴外貿且擁有較為發達的IT基礎設施的韓國來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自然是韓國必須選擇的一條路。”李承鎬也如是說。
如何彎道超車
2016年,對于韓國來講,可以被稱為“人工智能元年”。從那一年開始,許多人工智能的產品開始進入韓國消費者的眼中,而見證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以后,韓國消費者開始慷慨為人工智能買單。
第一財經記者打開手機也發現,現如今韓國幾乎所有銀行的手機銀行APP,均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功能進行語音識別操作,而且能夠準確識別記者“帶有外國人口音”的韓文,韓國國內首個運用互聯網IT技術的互聯網銀行,也在短短一年間,吸引了近百萬客戶使用。
同時,韓國金融監管方面,也正在考慮如何進一步提升AI技術的使用范圍。近日,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尹碩賢(音譯)委員長在舉行媒體懇談會時,表示“將在繼續解除金融機構運用AI等高新技術并逐步降低科技企業投資互聯網銀行的門檻的同時,韓國金融監管也將逐步運用與大數據結合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提高監管的準確性的同時,從源頭杜絕腐敗介入的空間”。
根據韓方的設想,韓國將在2022年以前,基本達到由人工智能技術來判斷金融產品的違法與否,以及其他涉及金融機構間的爭議;只有一方提出了異議的基礎上,才會由工作人員介入,進行深入檢查。
韓國三星、LG、SK、KT等大型企業,以及NAVER、KAKAO等互聯網巨頭,早在數年前便開始布局人工智能技術,并已成為韓國人工智能行業創新的主力軍。
韓國三星電子消費電子事業部門負責人金炫奭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對外介紹三星的AI智能家居戰略。
在采訪中,金炫奭強調:“要做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就必須要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對于他們的理解作為前提;而三星電子擁有領先的人工智能系統Bixby,這為三星電子進一步推動智能家居的發展,給予了有利的條件。”
三星此前曾提出,將在2020年以前,在三星的所有智能產品中均搭載AI技術,而在采訪中,三星方面提出,將在智能家居方面,運用Bixby人工智能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為了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普及AI技術,三星將與全球頂尖的研究機構通力合作,尤其是加強創新型創業企業、知名產學研等機構的共同研究,為打造AI生態圈,共同筑造全新的消費生活環境作出努力;可以說,未來萬物將互聯是我們的承諾,而AI技術的加入,更將為這個未來的目標提供一道堅實的基礎和保障。”金炫奭如是說。
希望與中國展開更廣闊合作
對于未來韓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方向,所有受訪者均強調了一點——人工智能最終應該為人類服務。
李承鎬一再向記者強調:“人工智能開發的最終方向,還是要取決于人類,并且服務于人類的。畢竟人工智能也是由人類制作而成的,這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基礎和終極目的,我們不能忘記這個目的。”
“另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能夠促進IoT(物聯網)等新技術的開發,從而更有利于人類的發展與福祉。”李承鎬認為,近年來暫時停滯的科技發展,將因人工智能技術,煥發“全新的春天”。
不過,也有表達隱憂的聲音。一位韓國政府產業部門內部要求匿名的高級官員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參考中美的范例,不難發現AI產業發展的背后,既有大企業的推動和創新,但同時也離不開生態鏈上的中小企業的莫大貢獻,這一點上,韓國仍然有較大的欠缺和局限性,過度依賴于某個企業的創新成果,相當于對韓國的AI產業綁上一輛戰車,具有相當大的風險和不可持續性。”
李國憲則向第一財經記者提出另一個問題:“無論是韓國政府的AI人才發展綱要,還是三星、KT等大型企業對于AI戰略雄心勃勃的表態,均離不開對于人才的依賴;三星甚至不惜花大價錢舉辦學術大賽,并在全球設置AI研究中心,只為吸引AI行業的領軍人才;中美兩國的人才吸引競爭更是異常激烈,但韓國學界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視則非常欠缺。”
對于未來中韓在人工智能產業合作的展望,雖然所有受訪者均顯示出不同的思考維度,但總體來講,均比較看好兩國產學研展開合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