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2018年電機企業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劇。有業內人士透露,上半年已有多家電機企業退出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下半年還將有一批電機企業被淘汰出局。
根據電機企業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不少企業的新能源汽車電機營業收入出現了同比大幅增長,但該業務的毛利相比去年出現了急劇下降,導致不少企業該業務出現了虧損。
補貼退坡僅僅一年半時間,多家電機企業的毛利率已經跌破了10%。而在一年半以前,大部分電機企業的毛利率還在20%以上,甚至突破了30%。
多家電機企業人士坦言,2018年整車廠再度要求電機企業降價,同時原材料持續漲價,導致電機企業的營業成本大幅提升。雙重擠壓下,導致電機企業的毛利急劇下降。
除此之外,由于國內大部分電機企業的核心市場還是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該市場企業和產品眾多,低價競爭十分嚴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電機企業毛利的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2018是補貼退坡的第二年,已經有一批企業被淘汰出局。接下來的1-2年時間,電機市場或迎來“大規模清退潮”。
毛利急劇下降的背后原因
綜合來看,大部分電機上市公司業績報告透露,毛利急劇下降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大方面:一是,銅、鐵、永磁體等新能源汽車電機用原材料及電子元器件大幅漲價,最高漲幅突破50%。業內人士表示,從去年以來,電機用原材料的價格一路高漲,導致企業的直接原材料采購成本上漲了20%左右。
從電機上市公司半年報來看,大部分電機企業的營業成本均出現了上漲,不少企業還出現了翻倍增長,最高增長近4倍。
此外,我國新能源汽車永磁電機用高轉速軸承、絕緣材料等高度依賴進口,進口費用較為高昂,加上永磁體、硅鋼片等原材料利用率較低,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電機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
二是,2018年補貼再度下滑,車企再次要求電機企業降價20%-30%。多位電機企業高層曾表示,電機電控企業并非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直接受益方,加上電機本就不屬于高端產業,利潤較為低下,整車廠不斷壓價,使得電機企業的產品售價持續下滑。
三是,電機市場“混戰”下,價格戰愈演愈烈。現階段,電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車企、外國企業、新進企業等參與者眾多,競爭尤為激烈,不少企業紛紛降低產品售價來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不少外國電機企業采用“低價策略”進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進一步加劇了電機市場競爭。
2018年將有一批電機企業被淘汰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毛利急劇下降背后,2018年必將有一批電機企業被淘汰出局。
“2017年開始,補貼持續下降,不少電機企業陷入持續虧損,如果背后沒有資本輸血,將難以熬過這一兩年的深度洗牌期。”有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坦言,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洗牌期已經到來,一些沒有固定技術支持,又沒有產量和資本支持的企業,必將面臨“倒閉”危機。
總體來看,業內人士表示,在原材料持續漲價、整車廠不斷要求降價的雙重擠壓下,電機企業需要在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進行突破,以快速降低經營成本。
但是,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體量還較小,加上企業技術進步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金支持。同時,目前大多數電機產品均是針對某個車型進行定制化生產,還難以實達到一定的規模化生產。在這樣窘迫的生存背景之下,2018年必將有一批電機企業被淘汰出局。
事實上,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已經有多家電機企業黯然退出了市場,另外還有一批企業在‘等米下鍋’。”
此外,受毛利急劇下降影響,不少電機企業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處境。其中,多家電機上市公司已經連續兩年陷入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