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自動駕駛開啟商業化元年?警惕智能化“虛假繁榮”

時間:2018-09-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7年8月,福特新任CEO給自動駕駛潑“冷水”時稱“2021年就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太不實際。”然而,2018年7月,福特便投資40億美元成立了自動駕駛公司。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2017年8月,福特新任CEO給自動駕駛潑“冷水”時稱“2021年就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太不實際。”然而,2018年7月,福特便投資40億美元成立了自動駕駛公司。

進入2018年,包括Waymo、百度等在內的多家企業緊鑼密鼓地推出了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這樣密集的節奏讓人們意識到,自動駕駛商業化元年或已開啟。

自動駕駛商業化“大躍進”

2018年1月,美國加州交管局(DMV)發布了2017年路測數據,從數據層面顯示,Waymo遙遙領先。

截至今年8月,Waymo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的行駛里程達到了900萬公里,模擬仿真測試里程超過50億英里。而Waymo也利用這種優勢早早地進行了商業探索。

在今年1月份,Waymo率先從亞利桑那州交通部門獲得了在該州提供交通網絡服務的許可。2月份,谷歌便宣布將在2018年商業化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用戶可以通過Waymo打車軟件叫到一輛自動駕駛出租車,預計將有數千輛自動駕駛出租車投入使用。

5月,Waymo與克萊斯勒(FCA)共同宣布,將從FCA購買62000輛汽車,直接將原先600輛車隊規模擴展了100倍,率先在美國鳳凰城實現了自動駕駛商業化。

在DMV公布的數據報告上,緊追Waymo的便是通用旗下自動駕駛部門CruiseAutomation。在今年6月的亞洲CES上,通用SuperCruise超級智能駕駛系統迎來了中國首發,宣稱是首個量產并可真正實現在高速公路上釋放雙手的智能系統。

并且,通用曾聲稱要在2019年上線自動駕駛服務,甚至直接取消了方向盤和剎車踏板。

反觀國內市場,暫且不管百度自動駕駛技術與Waymo之間究竟存在著多大差距。百度也在積極推進自家Apollo自動駕駛平臺的商業化進程。

今年5月,百度與盼達用車合作的自動駕駛共享汽車在重慶拉開了試運營的帷幕。8月,百度又與神州優車合作探索10萬輛級自動駕駛車隊的商業化運營,推動自動駕駛朝著量產和運營落地有效過渡。

當然,百度也與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主機廠合作自動駕駛的計劃,將在三年內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量產。

此外,包括主流主機廠、著名零部件,以及其他科技公司在內的眾多企業都有自動技術商業量產的規劃。奧迪更是在2017年就發布了“全球首款L3級自動駕駛車型”——奧迪A8。

自動駕駛“大躍進”時代已拉開帷幕。

警惕汽車智能化“虛假繁榮”

有研究報告稱,到2050年,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和移動共享出行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其中基于無人駕駛智能汽車提供的打車服務將達4萬億美元、快遞和商業物流服務將達3萬億美元。

資本憑借敏銳的嗅覺,迅速將觸角伸向了這片廣闊的藍海市場。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至2017年間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投資總超過800億美元。

進入2018年后,除了福特的40億美金投資外,另一筆引入注目的巨資便是軟銀拋給通用Cruise的22.5億美金。

在自動駕駛資本“熱”的大背景下,企業為迎合消費市場或追逐資本,將所謂的智能化配置作為產品核心賣點,夸大宣傳也成為了行業痼疾,嚴重誤導了消費者對汽車的真實認知。

9月5日,中國汽車研究院旗下i-VISTA管理中心所發布的中國智能汽車指數第二批車型測評結果就讓許多車型暴露了原形。

在所選取的10款近兩年內上市、累計銷量3千臺以上,且廣泛應用ADAS駕駛輔助系統的乘用車中。雖然大部分車型在AEB以及LDW(除未搭載)上表現不俗,但其他三個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ACC、BSD和APS評級優秀占比總體不足三成,其中,ACC目標車靜止工況得分率有三款車型獲得滿分,而三款車型均未得分,得分率差異較大。甚至有個別車型所有測評項均表現不理想。(詳情參見:智能汽車評測結果發布你的車可能不智能還不安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許艷華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曾談到“當前的ADAS產品性能參差不齊。”

試想一下,如果一次試驗測評就讓那些所謂的搭載N項ADAS的車型充分顯現出了安全問題,那么升級到自動駕駛層面,企業所展現的酷炫科技體驗下其技術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呢?

當資本和政策潮水退去,誰在“裸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