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制造業回歸發達國家,日本欲發起攻勢

時間:2018-09-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日本經濟新聞》9月7日報道稱,工廠的生產線能夠自主判斷需求動向和制造品目的“智慧工廠”正在走向現實。隨著自動化進程的推進,工廠所需人力減少,制造成本也出現下降。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日本經濟新聞》9月7日報道稱,工廠的生產線能夠自主判斷需求動向和制造品目的“智慧工廠”正在走向現實。隨著自動化進程的推進,工廠所需人力減少,制造成本也出現下降。把工廠轉移到人工費低廉的國家這一過去半個世紀的潮流正在發生逆轉,生產開始回歸發達國家。面對希望掌握產業主導權、把控工廠“大腦”的美國和德國,日本企業的動作越來越活躍。

日本電產9月3日發布消息稱,將收購多家德國機器人零部件企業,這是把擅長工業4.0技術的德國企業相繼收入囊中計劃的第一步。日本電產將在2019年春季之前通過子公司合計收購5家德國企業,獲得工廠自動化所不可或缺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機床技術。

系統指示最合適的手法

進入2010年代后,物聯網(IoT)技術在全球制造業得到廣泛普及。在實時監控機械是否正常運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人們開始摸索讓工廠系統在掌握零部件庫存及訂單情況的同時,決定生產什么產品以及怎樣生產產品。

目光轉向日本滋賀縣東近江市。在日本化學廠商旭化成生產獨棟住宅“HebelHaus”零部件的工廠,員工一邊看著平板終端一邊組裝窗框,從顏色和形狀等各異的30萬種組合中制作顧客需要的產品。是否上齊所需的螺絲、電動工具上螺絲的緊度等均由系統進行確認。僅需要此前3分之2的作業時間和人員即可完成工作。

電動工具和測量儀等設備與網絡連接,能夠自動采集數據。系統將對照訂貨單和庫存零部件,選出最合適的生產手法。相對于成為“手腳”的機器,通過網絡發送指令的“大腦”被稱作物聯網平臺。圍繞物聯網平臺,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GE)、日本日立制作所和三菱電機展開了激烈的開發競爭。

日企與美德企業爭奪物聯網平臺

德國從2010年代上半期開始舉全國之力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在該領域先行一步。德國提出的目標是,把國內所有生產設備使用的零部件信息實時聯網。

物聯網的優勢不僅僅是降低生產成本。如果能夠根據生產品目,實時掌握所需的零部件,就能夠高效少量供應多種零部件。這樣一來,在人工費低廉的國家大量生產零部件,然后運輸到世界各國的必要性將降低。在靠近消費地的區域設置工廠將變得更有優勢。

2017年到2018年,阿迪達斯相繼在德國南部的安斯巴赫和美國亞特蘭大設立了運動鞋生產工廠。這是阿迪達斯時隔24年回歸德國國內生產。

新工廠通過機器人全自動生產來應對顧客所需的設計和尺寸,還能實現靈活生產,迅速順應流行趨勢的變化。產品上市時間縮短至此前的3分之1。雖然生產回歸發達國家的趨勢才剛剛出現,不過“智慧工廠”正在改變在低成本國家大量生產這一長年以來的生產方式。

在日本,2017年之后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了“互聯工業(ConnectedIndustries)”戰略。受此帶動,三菱電機、發那科、DMG森精機和日立制作所4家企業圍繞在各自物聯網平臺之間建立數據互換機制達成共識。在物聯網領域,多家日本企業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力爭把各企業的優勢集中起來,與世界其他國家競爭已經開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