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為若進入電視行業,國產電視企業可能會放棄采用其芯片

時間:2018-08-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媒體報道指華為已重設電視項目小組,電視項目小組已開始找人,華為也正與面板企業商談合作,而且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全新戰略即“全場景智慧生活生態戰略”也需要電視這種產品,種種跡象均顯示它將進入電視行業。

【華為若進入電視行業,國產電視企業可能會放棄采用其芯片】據媒體報道指華為已重設電視項目小組,電視項目小組已開始找人,華為也正與面板企業商談合作,而且華為消費者BGCEO余承東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全新戰略即“全場景智慧生活生態戰略”也需要電視這種產品,種種跡象均顯示它將進入電視行業。

國產電視品牌崛起推動國產芯片企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電視市場,2017年中國電視銷量達到4752萬臺,占全球電視銷量的比例超過兩成,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孕育了諸多國產電視品牌,其中TCL、海信已躋身全球前四強,分別位居第三名、第四名。

中國電視企業的崛起為中國芯片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據了解在2010年以前國外芯片企業占中國電視芯片市場的份額高達九成以上,隨后中國芯片企業逐漸崛起,占比持續提升,到2017年國產芯片占國內電視芯片市場的份額已達到六成左右。

這當中華為海思是其中的最大贏家,其在國內電視芯片市場占有約三成的市場份額。華為海思能有如此成績與它所擁有的技術優勢有很大關系,它是國內芯片企業當中實力最強的企業,早期通過為自家的通信設備提供芯片逐漸將自家的芯片企業華為海思發展壯大,從2011年起又通過與自家的手機業務互相支持推動華為海思繼續成長,如今的華為海思已涉及通信設備、手機、視頻、電視等多個芯片行業,據icinsights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海思已成為全球第七大芯片涉及企業,是國產芯片企業當中排名最高的。

除了華為海思之外,國產電視企業也在研發它們自己的芯片,其中海信、海爾等都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5年海信研發成功自己的”信芯“,2015年其又研發出畫質引擎芯片,成為全球三家擁有畫質芯片開發能力的電視企業之一;海爾則早在2000年成立兩家集成電路公司,其中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曾研發出中國第一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解碼芯片,隨后形成了自己的愛國者系列電視芯片。

華為進入電視行業或導致國產電視企業放棄其芯片

華為海思的手機芯片在技術方面擁有突出的技術優勢,其CPU、基帶性能等都接近手機芯片老大高通,目前為止其手機芯片只有自家的手機采用。華為海思的手機芯片沒有被其他手機企業采用的一個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其他手機企業擔心與華為手機的競爭關系,顯然它們不希望支持自己的競爭對手。

華為如果進入電視行業,同樣的國產電視企業很可能會放棄華為海思的電視芯片,轉而采用其他芯片企業的產品,因為如果它們繼續采用華為海思的芯片就可能導致自己的產品研發進度為華為所知,有利于華為的電視業務與它們競爭,這顯然是它們所不希望看到的。

在智能手機行業,三星早期曾為蘋果設計和代工手機處理器,隨后蘋果開始自行研發手機處理器之后還是由三星代工,傳聞指三星由此了解到了蘋果的一些技術和商業秘密幫助了它的手機業務發展,蘋果自A10處理器之后一直都只交給臺積電代工,即使三星給予代工價格優惠以及更周到的服務都未能挽回蘋果,可見作為競爭對手是非常重視自家的技術和商業秘密的,這對國內電視企業同樣如此。

如果國產電視企業放棄華為海思的芯片,那么受益者將是中國臺灣的聯發科,聯發科收購的晨星曾是中國電視芯片市場的王者,2013年晨星占有中國液晶電視主控芯片市場的份額高達65%,聯發科占有的市場份額為15%,兩者合計占有近八成的市場份額,不過自那之后它們占有的市場份額已逐漸下滑。2012年聯發科發起對晨星的收購,到今年初完成了這筆收購,在這期間由于中國大陸芯片企業的崛起,聯發科和晨星在中國電視芯片市場的份額逐漸下滑,至去年上半年它們合計在中國大陸液晶電視主控芯片市場的份額已跌破五成,擠占它們市場份額的無疑就是華為海思以及國產電視企業自家研發的電視芯片。

故筆者認為,如果華為海思進入電視行業,國產電視企業是很有可能放棄它的電視芯片的,它們或再次加大對聯發科電視芯片的采購量,或是加大力度研發自己的電視芯片。對于華為來說,即使如此恐怕也阻止不了它進入電視行業的腳步,畢竟電視市場規模要遠比電視芯片市場的規模大得多,如果這個變成現實反而會堅定它進入電視市場的決心,讓自己的電視業務與電視芯片業務互相支持共同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