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電電機大國重器頻出讓世界刮目相看】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哈電電機的主要產品產量150萬千瓦,2008年達到了歷史最高峰,綜合產品產量達到了3510萬千瓦,是改革開放初年的23.4倍,為當年世界第一。
?
創建于1951年的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哈電電機)被譽為生產中、大、巨型發電設備的“共和國長子”,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從自力更生滿足國家對電力裝備的基本需求,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一路砥礪前行,不斷攀登,直至登頂行業技術制高點。哈電電機用60多年的創新發展,演繹著發電裝備業的一個又一個傳奇,打造“大國重器”,讓世界刮目相看。
改革開放40年來,哈電電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哈電集團的堅強領導下,合理布局,精準發力,在科技創新、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收獲累累碩果,一次又一次挺起了民族工業的脊梁,奮力推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鑄鼎國之重器樹立民族品牌
核心閱讀: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哈電電機不斷突破創新,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鑄大國重器、樹民族品牌、立世界標桿,通過打磨一臺臺精品機組,為新時代的中國打Call。
1951年,哈電電機成功制造的新中國首臺水電機組,單機容量僅為0.8兆瓦;1980年代,葛洲壩電站125兆瓦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成功出世,因其優異的綜合性能,被授予國家質量獎金質獎章,這也是我國發電設備獲得的第一塊金質獎章。自主研制之路艱難坎坷,哈電電機不畏險途,為研發更大容量、更優性能的機組積蓄著力量。
1990年代,三峽左岸,哈電電機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分包商;而在21世紀初的三峽右岸機組的自主研制中,哈電電機便以其“獨門絕技”,實現技術上的兩大突破:一是攻克了水輪機高部分負荷壓力脈動帶的難題;二是打破了60萬千瓦全空冷水輪發電機極限,開創了大容量全空冷發電機新時代。從“跟跑”到“同跑”,再到“領跑”,哈電電機超越了“洋教練”,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
2013年,帶有圓筒閥的單機容量世界最大的溪洛渡水電站機組投運發電;向家壩水電站800兆瓦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刷新了單機容量世界最大水電機組的紀錄;同年,首臺國產AP1000核電站所采用的1407兆伏安核能發電機制造成功。
2017年,哈電電機承擔了白鶴灘水電站右岸電站全部8臺套水輪發電機組及其附屬設備的研發和制造,標志著我國開啟了世界水電百萬千瓦級機組的新紀元。同年10月,世界首臺白鶴灘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精品座環制造成功,贏得了三峽集團的高度贊許,更是向黨的十九大獻上了一份厚禮。目前,白鶴灘轉輪、導水機構等主要部件也正在制造中。
抽水蓄能電站被稱為水電“皇冠上的明珠”,主要研發難點集中在效率與穩定性同時兼顧的問題上。哈電電機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用水力設計方法解決了水泵水輪機不穩定區域并網難題,提高了機組的安全可靠性。從我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的響水澗抽水蓄能機組,到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仙居抽水蓄能機組“一年四投”,實現了根本性跨越。
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哈電電機的主要產品產量150萬千瓦,2008年達到了歷史最高峰,綜合產品產量達到了3510萬千瓦,是改革開放初年的23.4倍,為當年世界第一。作為共和國電力裝備骨干企業,哈電電機推動中國發電設備登上了世界行業之巔。
激蕩“一帶一路”輸送“中國動力”
核心閱讀:搭乘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東風,哈電電機持續發力海外市場,推動中國先進制造裝備“走出去”,產品出口到歐洲、亞洲、非洲、美洲等50余個國家,打造了一張張傲世全球的國家名片。
1980年代以后,在國家“開放搞活”方針指引下,企業國際業務出口以技貿結合、合作生產等方式為主。1980年至1985年的“六五”期間總出口項目創匯630多萬美元。
2004年至2014年,國際市場風云變幻的十年間,哈電電機逆勢求進,單獨或聯合其他公司進行了數個中小型機電成套項目EPC合同簽約執行的嘗試,10年累計簽訂了70多個海外項目合同,國外市場簽約額達到136.6億元人民幣。通過不斷延伸國際市場開發的“觸角”,哈電電機取得了對外工程承包的資格證書,產品覆蓋范圍從37個增加到51個國家或地區。
改革開放之初,哈電電機從美國西屋公司引進了300兆瓦、600兆瓦汽輪發電機設計與制造成套技術,歷經近40年的發展,2017年,哈電電機獲得百萬千瓦汽輪發電機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2017年,哈電電機簽訂幾內亞蘇阿皮蒂4臺112.5兆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和印尼明古魯兩臺115兆瓦空冷汽輪發電機項目合同。2018年,相繼中標巴西伊利亞和朱比亞EPC改造項目、秘魯圣加旺Ⅲ兩臺104.65兆瓦沖擊式水輪發電機主機設備合同以及巴基斯坦SK項目。
厄瓜多爾科卡科多辛克雷電站是我國在海外建成投產的最大水電站,該電站8臺187.5兆瓦高水頭沖擊式機組全部由哈電電機制造。在歷時近6年的建設中,哈電電機克服了無數技術、安裝難關,還經歷了一次強震的考驗。當時,厄瓜多爾很多電站癱瘓,而哈電機組震后第二天就緊急恢復并網發電,支援了當地抗震救災,被當地人稱為“來自中國的溫暖之光”。2016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厄瓜多爾總統出席辛克雷電站投產發電儀式,共同按動按鈕,8臺高水頭沖擊式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成為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成功典范。
實施創新驅動扛鼎央企重任
核心閱讀:哈電電機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緊隨兩個強國戰略和國家供給側改革步伐,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企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點領域創造出多個“大國重器”,彰顯了“央企脊梁”的使命與擔當。
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重任,哈電電機加快創新驅動步伐,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探索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有效率的發展,使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智能制造轉型不斷加速。
哈電電機審時度勢,推出發電設備遠程故障診斷系統,開展發電設備全生命周期運維服務。技術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詳細準確的數據,進而分析、排查、監測,實現一站式解決。2016年,該項目被工信部列入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這是大型發電設備制造行業惟一,也是黑龍江省首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如今,三峽電站、向家壩電站、溪洛渡電站在線監測信號已引入平臺,豐滿電站在線監測信號將接入遠程診斷平臺;正在為董菁電站提供智能診斷模塊。
2017年,哈電電機研制的世界首臺300兆乏全空冷調相機投入運行,作為電力守護的“安全衛士”,為特高壓電網直流輸電工程提供保障,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行業專家賦予其“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權威鑒定。哈電電機實現了從單一發電設備向發電設備、輸電設備并舉的華麗轉身,延伸了產業鏈條,也使我國遠距離特高壓直流輸電進入嶄新時代。
與此同時,哈電電機不斷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極,在新能源領域也取得了累累碩果:成功研制了山西省大水網中部、小浪底引黃工程地下泵站水泵機組成套設備,使哈電電機在高揚程、大流量離心泵市場實現了突破;首個海水潮汐能發電項目韓國黨津電站機組、300千瓦海底式潮流發電機項目投運;300兆伏安立式六相脈沖發電機成功研制,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使中國企業在相關產品制造領域有了話語權;2014年,超大電流短路發電機自主研制與工程應用科研課題,更是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哈電電機黨委深入貫徹落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全面提升新時代黨的建設工作質量,堅定不移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實施創新驅動,提升發展質量,全面從嚴治黨,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共和國“長子”的責任與擔當,于2011年榮獲“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成績來之不易,使命任重道遠。哈電電機將在哈電集團的領導下,緊扣新時代主題,深入對接國家戰略,固本強基,敦行致遠,為國家發電設備制造業的騰飛譜寫出更加壯美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