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協作機器人發展現狀分析】據韓媒報道,全世界的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到了60億人民幣。協作機器人顧名思義是幫助人工作的機器人,保障人在安全的工作環境中工作同時又提高勞動生產力。和工業機器人比較設置和運營都相對簡單。
根據韓國KOTRA發表的“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動向和進出口方案”報告書,協作機器人市場在2015年達到7億人民幣規模,到2020年將會達到70億人民幣,業界認為到2022年市場規模會超出200億人民幣的規模。
8月19日工業研究員發行的“未來戰略工業概要”海外機器人領域企業新產品上市同時協作機器人市場也會加速成長,因此國內的企業們要想不斷提升協作機器人的技術就必須需要研究開發。
協作機器人領域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麥企業UR機器人在上個月發布了新產品“e-系列”,“e-系列”產品搭載了精密傳感器,與基本的產品對比精準度更高,提高使用者便利性。另外一家丹麥企業KassowRobots在6月份推出了輕量協作機器人系列產品。Kassow輕量協作機器人重量很輕但反應速度很快??稍诙喾N環境下進行生產操作,在中小企業中活用度也很高。
低生育高齡化使食品制造現場勞動力不足,日本食品制造業用協作機器人代替勞動力,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代替人力,使協作機器人市場變成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
日本歐姆龍公司開發的協作機器人將傳送帶上的可樂餅抓取放到其他生產線上,1分鐘可做到抓取60個,歐姆龍現在致力于開發利用機器人在傳送帶上揀貨的系統。日本川崎重工開發了一款可以使人與機器人一起工作的雙臂機器人“DUARO”,這款機器人的特征是在便利店制作便當的時候可以盛菜,甚至可以在飯上撒芝麻。
韓國的韓華精密器械,Neuromeka公司等通過企業并購試圖進出海外市場。協作機器人公司Neuromeka和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公司AutoPower在6月份合并簽約,Neuromeka公司期待通過這次合并,可以系統整合協作機器人新模型“IND7”,使其運轉穩定。
去年在由韓華開發并在韓國國內首次展示的協作機器人,已經與西歐的6個代理商簽訂了供應合同,為進軍歐洲市場奠定了基礎。
韓媒指出韓國國內協作機器人新市場是以中小企業為目標,為了維持全球競爭力,必須考慮中小企業競爭戰略。全真宇(音譯)韓國機器人工業振興院政策企劃室長表示“制造公司需要與新產品的開發并行,考慮軟件性的競爭戰略,協作機器人總的需求是中小企業,沒法確保每家公司都有會編程的工程師,因為會頻繁的更換工作程序,所以為了協作機器人能夠在中小企業中簡單的變更操作,需要提供幾個戰略解決方案,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考慮通過政府課題化標準化開發支援協作機器人工藝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