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德國限制外資收購 中國的技術“捷徑”或將被關閉

時間:2018-08-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有分析稱,這條法令有極大可能是沖著中國而來。近兩年中國企業對德國企業的大肆收購引起了德方的警惕。為防止先進技術流入中國,德國以法令限制中方對德企業的收購行為。

【德國限制外資收購 中國的技術“捷徑”或將被關閉】8月7日,德國《世界報》報道稱,根據最新草擬的法規草案,德國政府將進一步收緊監管:如果非歐盟的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控制德國企業的股權達到15%或者以上,德國經濟部將有權直接干預該投資項目,并進行交易審查。

有分析稱,這條法令有極大可能是沖著中國而來。近兩年中國企業對德國企業的大肆收購引起了德方的警惕。為防止先進技術流入中國,德國以法令限制中方對德企業的收購行為。

中國企業的收購之旅

就像中國大媽喜歡去國外免稅店狂掃一通,中國的企業也喜歡大肆收購國外企業。

如中國化工公司通過收購先正達一躍成為世界級四大農業化學品和農藥巨頭之一;中國鋁材企業忠旺集團收購德國高端鋁擠壓企業烏納鋁業,一舉成為空客波音和奔馳寶馬的鋁材供應商。凡此種種,均受益于收購國外企業。海外并購成為了一些國內企業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綜合實力的“捷徑”。

從收購雙方的獲益情況來看,這種收購行為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一方面,國內企業發展迅速、資金充足,但是發展歷程短,技術沉淀不足,在面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存在技術缺陷,難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收購國外高技術技術能使中國企業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技術支持,彌補技術短板。

另一方面,一些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技術企業正面臨著發展沼澤,企業空有技術,沒有市場。有了中方企業的幫助可以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挽救這些瀕死的企業。可以說,收購本身對于中外企業雙方來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而在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之旅中,德國是中國企業的首選之地。

據統計,近幾年中國投資者以大約每周一家的速度收購德國公司。德國累計已有約280家企業被中國并購。

以下是中國企業歷年來收購德國技術企業的部分紀錄。這份紀錄從側面反映了對德國企業的收購在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占據的權重。

2011年聯想集團以2.31億歐元收購德國梅迪昂公司的36.66%股份(電腦行業)

2012年三一重工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以3.6億歐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100%股權(工程機械行業)

2013年上工申貝收購德國百福(縫紉機行業)

2013年正泰集團收購Conergy(光伏行業)

2013年濰柴動力以11.67億收購凱傲集團32%,林德公司90%股權(叉車行業)

2014年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9億歐元收購ZFFriedrichshafenAG(德國采埃孚腓特烈集團)旗下擁有的BOGE橡膠與塑料業務(橡膠塑料行業)

2015年中國化工以9.25億歐元收購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100%股權(塑料和橡膠處理設備行業)

2016年美的以46億歐元收購德國KUKA庫卡公司約86%的股權(機器人行業)2016年北京控股以16億美元收購德國垃圾處理公司EEW(垃圾處理行業)

2016年上海電氣集團收購以約1.74億歐元收購寶爾捷自動化公司(Broetje-Automation)(航空設備及相關自動系統行業)

2016年珠江鋼琴集團以人民幣1.77億元收購詩密爾(Schimmel)90%股權(鋼琴制造行業)

2016年濰柴動力通過凱傲集團以21億美元收購德馬泰克(Dematic)(物流設備行業)

2017年富山企業有限公司于3月底正式完成了對德國鋼鐵集團GeorgsmarienhütteHoldingGmbH(下稱“GMH集團”)旗下BochumerVereinVerkehrstechnikGmbH公司(德國波鴻交通技術集團,下稱BVV)的收購。(軌道交通行業)

失去德國技術之后

德國固然是中國重要的技術來源之一,但目前德國政府正在阻止技術流入中國。

就在上周德國宣布法規草案之后,德國政府采取措施阻止了一起中國企業對德企業的收購案。中國煙臺臺海(YantaiTaihai)對德國萊菲爾德金屬旋壓機制造公司(LeifeldMetalSpinning)的收購要約被德國政府以“安全”為由出面否決。萊菲爾德金屬旋壓機制造公司是一家德國小型機床制造商、產品用于加工航空航天和核工業材料。

這是德國政府首次禁止中國投資者收購德國制造公司,這一項收購案的否決也表明了德國政府對中資企業收購行為的態度,今后德國或將嚴格約束中方的收購行為,特別是在技術領域。可以說中國企業在德國的并購之路將會變得異常艱難。

而且不僅僅是德國,發達國家都會愈加看緊自家的核心技術資產,比如日本東芝業務出售時,最先不考慮的就是中國資本。中國收購海外高技術公司將會越來越難。

如果沒有了海外并購,那中國企業將會失去一個重要的技術來源和豐富的海外市場,這對于那些正在面臨轉型升級、從中端邁向高端的企業來說是不利的一個消息。

但是,從反面來看,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國產企業始終需要依賴自己開發技術,在高端技術上面,只能通過自主開發和國外企業硬碰硬。自主創新、不斷突破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