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德國開發單原子晶體管,實現晶體管所能達到的最小極限

時間:2018-08-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托馬斯·希梅爾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了單原子晶體管——一種利用電流控制單個原子位移實現開關的量子電子元件。

【德國開發單原子晶體管,實現晶體管所能達到的最小極限】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托馬斯·希梅爾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了單原子晶體管——一種利用電流控制單個原子位移實現開關的量子電子元件。單原子晶體管可在室溫下操作,并消耗很少電能,這為未來信息技術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這項成果已被刊登在《先進材料》雜志上。

數字化對能源有巨大需求,在工業化國家中,信息技術目前用電量占整個工業用電量的10%以上,無論是計算機處理中心、個人電腦,還是從洗衣機到智能手機的各種嵌入式應用系統。目前一個幾歐元的USB存儲器就含有上億個晶體管。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開發的單原子晶體管未來可顯著提高信息技術的能源效率,希梅爾教授稱,“有了這個量子電子元件,能耗將低于傳統硅技術電子元件一萬倍”。希梅爾教授是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單原子電子與光子研究中心主任,被譽為單原子電子學先驅。

在《先進材料》雜志上刊登的論文里,研究人員介紹了如何在只有單一金屬原子寬度的縫隙間建立兩個微小金屬觸點,實現目前晶體管所能達到的最小極限。希梅爾教授稱,“我們在此縫隙通過電控脈沖移動單個銀原子,完成電路閉合;當我們再將銀原子移出縫隙,電路被切斷”,由此實現世界上最小晶體管在接通電源情況下單個原子的受控可逆運動。與傳統量子電子元件不同,單原子晶體管不需要在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條件工作,它可以一直在室溫下工作,這是未來應用的一個決定性優勢。

為開發單原子晶體管,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套全新的工藝,單原子晶體管完全由金屬構成,不含半導體材料。其結果是所需電壓極低,因此能耗也極低。研究人員之前制作單原子晶體管需要依靠液體電解質,現在希梅爾教授及其團隊首次應用固體電解質的工作原理,通過水溶性銀電解質凝膠與熱解法二氧化硅凝膠電解質結合,從而改善了安全性,更便于單原子晶體管的處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