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上半年營業總收入1589.94億元,持續高投入布局工業互聯網】8月13日晚,工業互聯網龍頭工業富聯發布上市后首份財報,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589.94億元,同比增長16.2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44億元,同比增長2.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5.33億元,同比增長4.11%。
作為富士康集團旗下第二大產業線,同時也是國內工業互聯網領域最大的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不僅承載著富士康制造業轉型的宏大使命,同時也是我國工業互聯網探路的先驅。其發展營運現狀對自身乃至行業都有著巨大的意義,本文對其財報做了一定的解讀。
傳統業務穩中有進,持續加大新業務研發投入
工業富聯主要產品涵蓋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與此同時,在當前工業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其業務模式已在上述業務的基礎上向更深層次延伸,致力于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優勢為用戶提供新形態的電子設備產品的智能制造服務。
財報顯示,工業富聯上半年營業收入中,通訊網絡設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20.17億元,同比增長28%;云服務設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63.05億元,同比增長21%,傳統業務持續走強;與此同時,在以機器人及精密工具為主的科技服務領域,工業富聯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數據顯示,本期研發支出高達31.88億元,同比增長17.04%,投資金額將用于該領域相關技術及產業研發,全面布局其他新型業務。
在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改造方面,工業富聯自主研發及搭建的BEACON平臺,實現了數據采集和集成、邊緣計算和云計算。根據BEACON平臺在公司內部的實踐效果測算,導入BEACON平臺的制造BU效率提升30%,良率提升15%,生產周期縮短18%,庫存周轉天數縮短26%,能耗降低20%。
在將相關技術運用到工業富聯產線內部的情況下,工業富聯人力成本同比下降11.91%(不含研發人力成本)。在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提升產品良率的同時,工業富聯實現了通訊網絡設備機構件的營收與毛利的雙提升,也奠定了公司將業務領域擴展延伸至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應用的技術基礎。
行業增長空間可觀,未來仍值得期待
作為工業富聯的第一大核心業務領域,通訊網絡設備領域仍將存在長期可觀的營收增長空間。
根據Cisco《VisualNetworkingIndex》報告,由于個人裝置及機器對機器(M2M)采用日益普及,推動了全球數字轉型,網絡數據流量2015年到2020年將成長3倍,網絡數據流量持續增加,顯示網絡設備在未來仍將持續扮演重要角色。根據IDC數據庫統計,電信設備及網絡設備智能制造市場,2017年為420億美元,預計2021年成長至490億美元,年復合成長率為4%。
此外,作為工業富聯第二大營收業務領域的云服務領域,整個行業也存在著良好的可預期增長。思科《全球云指數預測報告(2016-2021)》預測,到2021年全球云計算數據流量比重占整體網絡數據流量的94%,2016年云端數據流量為6.8ZB(字節),預計到2021年達20.6ZB,約增長3.07倍。在云服務設備市場中,在互聯網應用多元化、來自消費端與企業端用戶對互聯網服的需求,將持續帶動云服務設備,包括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等持續成長。根據IDC數據庫統計,2016年全球服務器及存儲設備制造市場總收入約為353億美元,預計2017年達370億美元,2021年實現431億美元收入,2017年至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9%。
作為工業富聯的前兩大核心業務,通訊網絡設備和云服務設備在其總體營收額占比中高達9成以上,相關數據表示,2015~2017年間,通訊網絡設備的營收分別占整個公司營收總額的57.01%、54.33%、60.75%,云服務設備分別占比35.06%、37.84%、34.10%。而最新財報披露數據表示,工業富聯本期這兩塊業務均實現較高增長,比上期同比分別增長28%和21%。如此巨大的業務占比加上總體的高速增長,可以預測整個工業富聯核心業務總體可觀的增長情況。
背靠富士康強大的資源體系以及整個行業長期來看穩健可觀的增長量,可以預測工業富聯在短期內核心業務的增長將長期樂觀。與此同時,工業富聯還持續加大投資力度,積極的開展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自主研發。
根據IDC數據庫統計,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2017年為是593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增長至成長到878億美元,每年大約有10.3%的增幅,是相當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此外,在工業機器人領域,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達8.9萬臺,比2015年增長26.6%。
就目前來看,工業富聯核心業務所處的行業發展空間尚存,這一外在條件加上其多年發展中積累下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戰略合作關系能夠保證其在行業位置里長期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其還在自身資源優勢上積極的開展新興技術自主研發布局,已初測成型的BEACON平臺等技術開始逐漸的彰顯工業富聯在新興技術研發方面的影響力,工業富聯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