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份業績預告背后:“盛世”之下,不容樂觀】隨著中報披露時節來臨,各家機器人上市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成績也相繼“浮出水面”。
小編整理了機器人產業鏈部分相關企業的業績預告,據28份業績預告顯示,18家企業實現業績同向上升的態勢,其中有望實現翻番增長的企業包括京山輕機、三豐智能、南通鍛壓、山河智能。沈陽機床有望實現扭虧為盈。
不容忽視的是,華昌達、智慧松德、楚天科技、慈星股份、長盈精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凈利下降,華中數控、大富科技、銳奇股份、向日葵需面對業績虧損的局面。
詳情如下表:
總體來看,機器人行業整體向好。新松機器人公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公司新簽訂單較去年同期增加;英威騰公告也指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持續保持增長,工業自動化業務收入持續穩定增長,UPS業務保持較高速增長;拓斯達直接將凈利增長歸于公司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注塑機配套設備及自動供料系統兩項主營業務的持續增長。
此外,多家企業圍繞大產業、大平臺的發展策略,擴大產業鏈布局,一定程度上通過子公司業績的并表實現增長。京山輕機完成對蘇州晟成光伏設備有限公司的并購,哈工智能完成了對天津福臻工業裝備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三豐智能實現上海鑫燕隆汽車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的業績并表。多家子公司營業收入的穩定增長促進了母公司業績的增長。
同時,多家機器人企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政府補貼,比如,匯川技術及控股子公司在3月到6月期間獲得兩項政府補助資金,分別為5499萬元和4152萬元,分別占據凈利潤的4.89%和3.78%;科大智能機器人子公司于3月5日獲得項目補助5535萬元,4月26日又收到了政府補助資金共計8300萬元。
反之,向日葵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公告顯示國家政策以及原料價格等為影響業績的最大原因。可見,一部分上市企業受外界環境影響較為明顯。
縱觀整個機器人行業,中國繼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以來,一直保持年均增速在30%以上,尤其是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迎來了小爆發,不少業內人士認為2017年才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中真正意義上的元年。
從上半年各大本體廠商與減速器廠商簽訂的大訂單來看,國產本體廠商已開始做多手準備,以緩解2017年的“缺貨之殤”。雖然上游供應鏈依然緊俏,值得欣喜的是在部分應用要求不太苛刻的如搬運碼垛、沖壓等場合,國產核心零部件已經可以滿足要求。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13.6萬臺,同比增長60%,而2018年上半年市場銷量增速29%左右,可見機器人銷量增速在放緩。
結合2018年上半年機器人上市公司的28份業績預告,高工機器人總結出以下幾大風向或警示:
一、國產本體廠商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由于市場價格下行加速,國產本體廠商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困境,一方面是外資品牌的阻擊,另一方面是國產低價的截流。接踵而來的就是,絕大部分的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都無法達到盈虧平衡點,隨著外資、合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逐漸降價,盈虧平衡點還在不斷抬高。
不少廠商開始扎堆在搬運、碼垛、上下料、沖壓等四六軸機器人領域拼價格,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本體的出貨。而國產中高端本體企業在核心技術尚未趕上“四大家族”的同時,也正經受著快速下降的機器人制造成本的威脅,因此正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第二,系統集成商面臨“外熱內冷”困境。
二、系統集成商面臨“外熱內冷”困境
可以發現,不少系統集成商呈現“外熱內冷”的生存狀態,雖然行業火爆,需求旺盛,但盈利偏少。系統集成商主要面臨三大瓶頸:行業大部分都是非標訂單,難形成規模效應;系統集成需要對行業生產工藝有深刻理解,很難實現跨行業接單;付款條件差,現金流緊張,應收賬款大。
小編認為,系統集成商作為最接近用戶的群體,能夠針對細分領域做深做透是致勝的關鍵,加強與本體廠商的深入合作是降成本的有效途徑,以開放的心態與系統軟件廠商、行業自動化廠商合作形成強強聯合體,會是未來的主流。
三、國內機器人廠商內生動力不足,受市場環境影響較大
此前,光伏行業受“531”政策影響巨大,直接影響到上游設備的采購。下游的應用需求開始出現變化,金屬機械行業的需求持續旺盛吸引不少國產廠商爭相進入,價格戰愈演愈烈。
與光伏行業類似,機器人行業亦是發展的十分火熱,各地補貼政策不斷出臺。由于高端市場遲遲無法突破,目前國產機器人行業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就是國產機器人企業的利潤正在收窄。
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深入,機器人企業之間的“抱團取暖”現象將會成為新常態,有望降低環境風險。“本體+系統集成應用+外部合作”的發展模式將是機器人廠商換道加速的關鍵。
四、AGV、智能倉儲增長明顯
2018年上半年,AGV表現較為搶眼,主要受益于智能倉儲物流及生產車間自動化的需求釋放。隨著新晉廠商的增加,AGV市場的競爭日期激烈,廠商之間的較量除了產品性價比之外,更重要的是系統架構的核心技術實力及頂層的設計實力。同時,各行業應用的工藝、產品及核心訴求也是各廠商亟需跨越的門檻。
大浪淘沙始見金,機器人行業的洗牌已開始,對于機器人廠商而言,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市場優先策略,或成本優先,或差異化競爭,或聚焦某個領域。
預計,2018年下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在25-30%左右,全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銷量增速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