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上市公司布局機器人業務 幾多歡喜幾多愁(一)

時間:2018-07-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資本市場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這些年,陸陸續續有一些上市公司加入到機器人領域,其中包括大族激光、匯川技術、新時達、長盈精密、雷柏科技、南通鍛壓、華昌達、松德股份、均勝電子、東方精工、京山輕機等。

【上市公司布局機器人業務 幾多歡喜幾多愁(一)】資本市場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這些年,陸陸續續有一些上市公司加入到機器人領域,其中包括大族激光、匯川技術、新時達、長盈精密、雷柏科技、南通鍛壓、華昌達、松德股份、均勝電子、東方精工、京山輕機等。

2013年開始,受政策影響,機器人概念開始火爆,引來了上市公司布局的第一波熱潮,僅2014年上半年,就有10家上市公司進入機器人領域。現在回過頭去看,竟有一種“物是人非”之感,成功轉型者有之,一波三折者有之,曲終人散者有之。

無論是炒概念也好,做實業也好,依舊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個中滋味,耐人尋味,可以肯定的是,所謂的資本優勢,不過是“錦上添花”,并不能成為上市企業布局機器人業務的“絕對籌碼”,前車之鑒并不在少數。

1、雷柏科技:拿一手好牌卻打爛了

在2017年雷柏科技的年度報告上,機器人業務已經鮮見蹤跡,僅在子公司情況的表格中,留著“雷柏機器人”的名字,而在營收這一欄,是空白。

這家在2016年的2月22日由雷柏科技出資5000萬元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被看做是雷柏科技向機器人領域進軍的重要一步,但在近期,它似乎是被遺忘了。

在2017年的經營回顧中,雷柏科技并沒有提及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的情況,只談到建設智能無人工廠。而公告顯示,2017年,雷柏科技機器人集成項目營收387.8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只有0.78%,連1%都不到。

財報上冷冷清清的數據和此前雷柏科技的意氣風發形成鮮明的對比。

2011年,雷柏科技一次性從ABB手中購買了75臺工業機器人,成為當時華南區首家應用機器人的企業,其魄力令人嘖嘖稱贊,至此,雷柏科技便開足了進軍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的馬力。

2013年,雷柏科技成立機器人事業部,僅兩年的時間,雷柏機器人的團隊已增加到一百來個人,而機器人集成系統應用業務收入相比2014年同期,已經有數倍的增長,系統集成應用業務的客戶有二十多家,進入大規模推廣機器人生產線的階段。

2015年11月15日晚間,雷柏科技公告稱,在機器人產業方面,擬合計投入募集資金3.4億元,其中2.6億元用于機器人集成系統設備產業化項目,0.8億元用于機器人技術研發中心項目。

在2016年年報中,雷柏科技機器人集成業務3810萬元,與2015年的1183萬元相比較,增長了將近3倍,發展勢頭迅猛,但偃旗息鼓也來得很迅速,就像“陣雨”一樣。

2016年年報中,雷柏科技用”穩中求進,聚焦智能制造”概括了2017年其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具體為加速機器人業務體系轉型,逐步建設成為“機器人系統集成輸出供應商”為輔,“柔性標準化智能裝備制造商”為主,實現產品規模化生產銷售。然而,關于2017年雷柏科技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媒體上幾乎找不到相關的報道。

2017年,是雷柏科技太求穩了嗎?在3月28日雷柏科技發布的《投資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雷柏科技透露2017年的重點是工業自動化改造升級,并表示將專注于3C領域的系統集成業務,首先從末端包裝環節入手,往上延伸至測試等工序,逐步推出標準化線體,但似乎遇到了瓶頸。

但是有一些現象需要注意,從2017年開始,雷柏科技頻繁進行理財規劃,用自有閑置資金和暫時閑置的超募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此外,從2017年下半年后,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王雪梅以及副總經理王興海先后離職。

在對于2018年的規劃中,一個“固本清源”暴露了雷柏科技“浪子回頭”的想法。

規劃中是這樣寫道:2018年雷柏將繼續回歸主業,扎實布局,逐步淡出與主業協同性趨于下降的業務板塊,勤勉深耕外設行業,建立“普及化、專業化、高端化、精品化”的外設產品定位,不斷提升產品的工業設計與技術創新突破能力,力求更為高效、靈活地打造更符合新時代需求的用戶體驗。

從這樣的一段話中,也可以猜測,“雷柏機器人時代”已經成為往事了。

2、均勝電子:丟了芝麻撿西瓜?

依靠“海外收購”得以迅速擴張的均勝電子僅用十三年的時間就將公司營收從2000萬發展到超200億,一次次上演“蛇吞象”的戲碼。

本以為,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它的野心同樣巨大。但2017年,它卻將從事工業自動化業務的PrehIMAAutomationGmbH進行了剝離,目的是為了夯實主營業務。在完成股權轉讓后,均勝電子將更專注于汽車安全,汽車電子和功能件業務。

PrehIMAAutomaionGmbh簡稱為“PIA”,其下屬子公司有PrehIMAAutomaionGmbh、PrehIMAAutomationEvansvilleInc以及寧波均勝普瑞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有限公司,可以說包括了均勝電子幾乎所有自動化和機器人業務。

早先對于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的布局,均勝電子可以說是步步為營。

2011年,均勝電子16億人民幣收購德國Preh,Preh主營業務包括汽車空調控制系統,車身電子控制系統及工業自動化版塊;2014年6月,均勝電子1430萬歐元收購德國IMA,公司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和系統集成業務。收購同時,Preh公司剝離其工業自動化業務與IMA合并,成立獨立孫公司PIA(PrehIMAAutomationGmbH)。

2014年8月21日,均勝電子投資1.5億元人民幣在寧波正式注冊設立全資子公司寧波均勝普瑞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有限公司,聚焦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該子公司之后轉讓給了PrehIMAAutomationGmbH。

均勝電子希望以均勝工裝中心現有的團隊為基礎,以普瑞和IMA公司的技術支持為動力,均勝普瑞工業機器人開啟“雙城模式”,快速開拓國內市場。

事實上,在2015年,均勝電子的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業務營收增長53.93%,如若排除歐元匯率波動影響,該業務營收增幅為81%,全年實現銷售逾7億元。

2016年5月4日,均勝電子旗下子公司PIA收購了美國EVANA工業機器人公司,并購EVANA工業機器人公司完善了均勝電子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產業的全球布局。

在2016年年度報告中,其智能制造業務實現對外銷售為7.57億元(因EVANA并表增加營收1.53億元),同比增加36%。但因為受并購KSS影響,其主要客戶(汽車零部件企業)對該項業務的同業競爭表達了擔憂,使營收增速有所放緩。

目前,前主要客戶中,如博世、大陸、采埃孚等汽車零部件領域頂級供應商,它們希望公司的工業機器人業務能夠更加獨立運營,這也是其剝離工業自動化業務的原因。

但這一選擇是丟了芝麻撿西瓜,還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相比較KSS業務2016年并表貢獻的72.7億元營收,智能制造業務營收放緩,確實還不能與之“爭寵”,也難怪均勝電子會“棄車保帥”。不過如果按照智能制造未來的發展前景來看,不知道均勝電子之后會不會后悔。

機器人業務日漸式微的除了雷柏科技,還有南通鍛壓,其在2014年1月14日以自有資金3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南通奇凡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年報中的營業收入也是空白,近期,南通鍛壓似乎更熱衷于進軍“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文化傳媒領域,對于工業自動化的布局也是只字未提。

事實上,上市公司進軍機器人領域,效果不如預期的并不在少數。當初被認為炒“機器人概念”的東方精工承諾參股5家機器人公司,但目前為止只有嘉騰機器人已經落實,其擬參股的利迅達和科捷龍后續都終止了,而所謂的參股機器人集成和機器視覺公司現在來看還是“空頭支票。”

離場的有離場的苦衷,機器人布局不達預期也總是有跡可循,即便是轉型成功者,賺錢的也是鳳毛麟角,對于上市企業來說,布局機器人行業務需要警惕哪些問題,我們在后續的文章中將為您娓娓道來。下篇將為您分析的上市公司有華昌達、長盈精密、匯川技術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