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數字化角逐中汽車制造商靠什么占據C位?

時間:2018-07-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聯網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歐元左右,而僅僅5年后,這個數字將高達5000億歐元。但企業需要先找到挖掘“大數據金礦”的方法。

【數字化角逐中汽車制造商靠什么占據C位?】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聯網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歐元左右,而僅僅5年后,這個數字將高達5000億歐元。但企業需要先找到挖掘“大數據金礦”的方法。通往成功的數字化道路需要一場巨大的變革,即能夠把價值從產品轉移到圍繞用戶和車輛數據所建立的商業模式。但這事言易行難。

戴姆勒集團CEO蔡澈(DieterZetsche)將數字化稱為“自汽車發明以來最大的財富”。未來的汽車將被改造成“一個不僅僅是為了移動出行的服務平臺,還可以提供辦公室、健身教練甚至私人助理。”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HaraldKrüger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車輛將成為一個直觀的生活空間,完全融入人們的生活,并從駕駛者那里學習。”

汽車制造商正逐漸從汽車生產商和銷售商轉變為移動服務、電動車、自動駕駛和娛樂等車內體驗的供應商。

早在2015年,大眾汽車高管邁克爾·米勒(MichaelMüller)將自動駕駛斥為“炒作”,并稱“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但事情已經變了。大眾首席數字官、前蘋果公司經理JohnJungwirth最近對德國報紙Handelsblatt表示:“我們已經認識到新技術帶來的機遇,目前強烈期望能快速推進這方面的業務。”

變化只是一個“如何”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不再是數字化是否會改變汽車工業,而是數字化將以多快的速度實現盈利,和這將能持續多久。目前,數字化和汽車互聯業務還不足以支付巨大的開發成本。

汽車制造商面臨的巨大壓力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顛覆性技術正在控制汽車行業

客戶需求受日常生活各方面數字化的影響,變化迅速;

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加大了汽車行業的競爭壓力

“汽車行業需要連接產品和數字服務的新商業模式,”科爾尼合伙人兼數字化專家SebastianSchoemann博士說。盈利能力最終取決于“生態系統的成功以及由此產生的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大數據金礦”

平臺是圍繞駕駛互聯建立起來的新商業模式的關鍵所在,它直接連接整車廠與消費者兩端,將汽車與消費者和服務與供應商聯系起來。“大數據金礦”就是為數字世界中新商業模式的開發和貨幣化提供的平臺,并承擔三項重要的職能:

在標準化的用戶界面上提供整車廠或第三方開發的新產品與服務,例如亞馬遜的助手“Alexa”,建立起相應的生態圈。

將云技術應用于數據管理的各個方面,從分析(例如提供附加服務)到數據存儲,再到訪問權限驗證和數據導入。

管理與云平臺以及各種車載設備之間的交互通信。

蘋果公司令寶馬高管眼前一亮

蘋果已經向全世界展示了如何通過iPhone及其開放平臺在硬件上提供數字服務。用戶最初是被流媒體視頻和音樂吸引進來的。今天,全世界約有6.5億人使用蘋果的設備和服務。換句話說,這個品牌成功地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世界上沒有消費者能離開蘋果的生態系統,”寶馬集團CEOKrüger最近告訴德國商業雜志ManagerMagazin。“這也正是我們需要的。”蘋果世界的消費者“無縫地從一個設備移動到另一個設備。我們甚至不想讓我們的客戶考慮更換系統。”Krüger的客戶正是數億計蘋果系統使用者中的一部分:寶馬的傳統汽車業務迄今已創造了3000萬客戶,但他的目標是到2025年達到1億。這也涵蓋從車輛和相關服務收集來的數據。

高度數字化互聯的產業格局前所未有地需要

企業擁有戰略合作能力。

——HaraldKrüger

寶馬集團CEO

大眾汽車也選擇了同樣的路徑。“我們需要吸引消費者進入我們的生態系統,提供最好的客戶體驗,以確保客戶永遠不想離開。”大眾汽車集團首席數字官Jungwirth告訴數字商業雜志t3n。他曾供職于蘋果公司,特別認同“客戶體驗,即對實現客戶滿意的絕對癡迷”。

同時我們正在中國大力發展合作伙伴關系。

——JohannJungwirth

大眾汽車集團首席數字官

贏數字化者贏天下

科爾尼進行了一項用戶分析,以確定西方汽車制造商數字商業模式的發展程度。戴姆勒在整車廠排名中占據主導地位,其移動服務(Moovel、Mytaxi、Car2Go、BlackLane)的注冊用戶多達1420萬,領先于寶馬的110萬用戶。但拼車服務優步和BlaBlaCar在全球的用戶數量已經是它們的四倍,每家都擁有超過5000萬名app用戶。

在科爾尼創新指數中,NVIDIA和谷歌在自動駕駛方面領先于奧迪、寶馬和戴姆勒。當談到創新的車內體驗時,亞馬遜和谷歌再次成為領頭羊。“互聯網企業正在推動創新,因為汽車行業等得太久了。競爭異常激烈,而且只會變得更加艱難,“根據科爾尼合伙人Schoemann的說法。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與谷歌和微軟一樣,蘋果對于汽車行業來說也是亦敵亦友:一方面,他們是數字應用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他們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

對過度依賴互聯網公司的恐懼

大型互聯網公司,以及優步和Lyft等專業服務提供商,都希望在不斷增長的新移動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份額。這不僅敲響了西方汽車界的警鐘,在中國,吉利董事長和戴姆勒的大股東李書福曾警告說:“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成功關鍵在于如何將駕駛樂趣做成多功能客戶體驗。我們必須在這方面保持競爭力,而不是過于依賴互聯網巨頭。”

科爾尼的專家指出,汽車制造商需要發展兩個主要領域,才能在中期內將數字化轉變為一項盈利業務:

將車輛轉換為新業務模型的平臺,從而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產生收入

創建和擴展新的移動出行服務和解決方案。

共享出行排行前十的app全球下載量達到了8億人次,包括Uber,Lyft,滴滴和Ola。根據美國美林銀行的計算,每天全球有2700萬輛共享車輛和4800萬次出行記錄產生。

根據美國銀行預測,戴姆勒數字化服務業務的市場價值高達250億歐元。這一位于斯圖加特的汽車公司在數字化業務上遙遙領先于其他汽車制造商。

汽車產業平臺化

傳統商業模式下的整車廠靠賣車和養護服務盈利。未來,車輛使用的相關服務將成為另一收入來源,包括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和通過第三方完成,例如成立泊車和車險公司。這樣的模式有特斯拉的高端泊車和充電業務以及被稱為“保時捷盾”的賽道保險業務。賽車廠商為客戶提供額外短期保險,通過APP下單就可以購買短至一天的賽場保險保障。

以會員制的方式提供靈活的選車服務也是未來數字化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換車所需要的所有交易都可以在手機app端完成。卡迪拉克和戴姆勒日前都推出了這樣的會員服務。“這一服務適用于任何消費環節。”戴姆勒創新實驗室1886的負責人SusanneHahn近日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解釋道:“這還可以充分發揮我們車隊服務業務的優勢,把它的商業價值充分釋放出來。”

理想情況下,這些商業模式不只是在車輛的生命周期內運作,而是滲透到消費者的整個消費歷程中。這也是大眾汽車正在籌備的事情。“在我們的消費者平臺上,每個用戶擁有唯一的ID和屬性,始終不變,有點像連接車與車之間的數碼生活空間。”大眾汽車集團首席數字官JohannJungwirth在一次采訪中指出。

出行產品的創新與瘋漲

未來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涌入和出行成本降低,更多的出行產品將涌入市面。聯運、定制化的出行解決方案不斷風行,傳統汽車銷售大勢已去。車企們紛紛加持車輛共享業務:正在推出基于APP的車隊租賃公司和網租車業務的就有寶馬(DriveNow)、戴姆勒(Car2Go)、福特(福特共享車)、通用(Maven)、歐寶(Unity)以及最近正在美國投資了一家創業公司Geraround的豐田汽車。市場研究公司全球產業分析(GlobalIndustryAnalysts)預測,到2020年,僅汽車出行服務一項所能帶來的市場規模就高達108億美金。戴姆勒、寶馬和大眾已經紛紛投資出行服務商。所有主流車企都認為出行服務大有前景。

駕馭未來還是任人宰割?

戴姆勒CEO蔡澈(Zetsche)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仍存有疑慮。“我們汽車廠商如何從長遠角度引領這些顛覆性革新,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他在集團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自己就這個問題給出了回答:“答案是要從思維與行動上都做出改變。”蔡澈希望戴姆勒集團進一步創新并縮短決策流程,計劃消除官僚,杜絕臃腫的組織架構。寶馬也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局面:互聯網媒體BusinessInsider引用寶馬研發總監KlausFroelich的話說:“以后再沒有三個億歐元的長期IT項目了。以后的項目將都是4-6周的短項目。”

汽車行業對這種不進則退的趨勢體會深刻。汽車制造商不得不不斷打破現有原則以在數字世界中求生存。傳統思維方式不得不受到重新審視,以滿足技術和經濟性的高要求。汽車廠商急需深刻變革來保證其成功地開展新的商業模式。

成功如何規劃?

科爾尼專家Schoemann與數字化和汽車領域的專家團隊一起幫助企業分析如何能夠有效落實數字化創新方案。“只有企業具備開放的心態,對每一種出現的情況采用正確的實施策略、技術與市場環境分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有了這一基礎,才可以制定出適宜的實施方式、流程設計和組織形式。

科爾尼團隊研發的涵蓋所有需求和可能性情景的執行模塊,包括在現有組織中數字新產品的落地與推廣,以及新業務模式在組織外快速上市和規模化成長。實現方式既包括在下屬公司推行,也可以開展外部戰略合作。既可以幫助企業提升自我操控的空間,也可以助力企業人才培養和風險把控。

硬件也是蘋果公司的優勢

然而,科爾尼開發的未來商業模式實施模塊只能作為企業走上數字化之旅的路標。企業必須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劣勢。當被問及蘋果公司的模式成功之處時,Schoemann展示了蘋果數字化成功之道的一些數字。“蘋果87%的收入來源于硬件,其軟件收入的80%來自于電影和游戲的版權業務。”換句話說,蘋果公司的商業模式很簡單。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