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掩模價格上漲供應吃緊,為芯片公司高筑競爭門檻】中國在這一波集成電路產業政策和發展基金的帶動下,高端晶圓代工、成熟工藝技術、3DNAND技術、DRAM技術陸續落地,這樣的大規模崛起,已經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掀起巨浪,更讓整個供應鏈陷入極度吃緊。
從半導體12寸大硅片缺貨時程將拉長至5年之久,連帶使得8寸硅片也供貨吃緊,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長,且部分關鍵設備供貨不足,現在連高端的光掩模也罕見傳出供應吃緊,連臺積電、三星都啟動委外釋單。
光掩模進入7納米制程,成本是28納米十倍,為芯片公司高筑競爭門檻
光掩模是半導體制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光掩模一般也稱光罩,是半導體、液晶顯示器在制造過程中,轉移電路圖形“底片”的高精密工具。
IC制造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把光掩模上的電路圖轉移到晶圓上,它的過程和傳統相片的制造過程非常類似。
光掩模是將電腦所設計的半導體設計回路圖,通過光刻制版工藝,將半導體客戶需要的微米和納米級的精細圖案制成掩模版,是電路圖寫在半導體晶圓之前,最先被呈現的半導體零件,這原理就好像是利用底片洗出數千張的照片,透過光掩模,也能在眾多的晶圓上寫出半導體回路。
光掩模的準確度和細致度,直接攸關半導體芯片的品質,且光掩模版不象是標準化的量產晶圓,一次生產幾百、幾千片都是長得一樣的晶圓。因為一套光掩模可能只有30片,但每一片的圖案都不一樣,每一片都是定制化的,因此,很多人會說,光掩模是半導體技術判定的重要關鍵。
中國也有國產的光掩模供應商,但多數停留在八寸晶圓和低端工藝技術,因為光掩模產業的設備機臺投資和晶圓廠一樣,是十分龐大的,在高端技術上,多是由外商主導。
全球三大光掩模供應商齊聚中國搶占半導體崛起浪潮,日本凸板搶先出招
受惠半導體產業政策和資金涌入,全球三大光掩模供應商都摩拳擦掌將中國半導體崛起視為巨大商機,日本凸版印刷Toppan搶先出招,6月22日將齊聚產業上、下游,在上海舉行中國首屆的“2018凸版光掩模技術論壇”。
全球光掩模產業生態分為半導體廠附屬的光掩模部門,以及獨立型光掩模供應商兩大類,兩者比重約65%和35%,象是半導體大廠英特爾、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內部都有附屬的光掩模部門,而獨立型的光掩模供應商主要來自于美日兩國,全球三大供應商分別為日本凸板Toppan、大日本印刷DNP、美國PhotronicsInc。
百年企業日本凸板,計劃將28納米、14納米高端光掩模技術轉至上海廠
美日光掩模大廠為了插旗國內半導體商機,也開始將部分高端技術移至國內生產,因此國內的光掩模技術已經從90納米、65納米、40納米逐漸朝28納米和14納米升級。
日本凸板Toppan將于6月22日舉行中國首屆的技術論壇,以“中國芯,凸版情”為主題,舉行“2018凸版光掩模技術論壇”,強勢插旗中國半導體的企圖心強烈。
由于這一波中國半導體大規模崛起,積極插旗卡位的還有大日本印刷DNP和美商Photronics去年宣布在廈門合資成立美日豐創光罩,引進40/28納米制程,計劃五年內投資1.6億美元,主要客戶是晶圓代工大廠廈門聯芯,日前聯芯也正式引進28納米制程工藝。
國內近30座新晶圓廠陸續啟動,考驗全球半導體原物料供應
這一波無論是光掩模或是大硅片缺貨,背后都是反應半導體三強英特爾、臺積電、三星近幾年來拼命蓋新廠并轉進高端技術,牢牢卡住半導體供應鏈主要的原物料供應。
再者,是中國未來幾年有接近30座晶圓廠落成,像是地產業恒大、碧桂園,或是家電業格力都投身半導體行業,突然涌至的大規模需求,會是半導體供應鏈的巨大商機。
這一波的新晶圓廠熱潮中,真正有機會進入量產的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力微電子等主流的晶圓代工廠,以及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福建晉華、合肥睿力等存儲器供應商為主,尤其不少新進的半導體廠,為了確保未來大硅片供貨無慮,都提出加價30%來確保大硅片貨源。
然而一些新蓋的晶圓廠如果沒有關鍵技術、核心原物料的支持,攸關未來這些新建的晶圓廠是否有能力進入實質量產,如果蓋好的晶圓廠無法進入量產,未來會有一波大量的無效產能問題涌現。
而以目前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幾乎呈現“萬物皆缺”的狀況,顯然將會對于整體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考驗。不只是晶圓廠,包括芯片產業的流片生產也可能會因為光掩模缺貨問題而受到影響。
在四面八方的資金涌入下,中國半導體已經成了全民運動,但仍是要回歸理性看待,蓋晶圓廠是發展半導體最容易的一環,然未來技術、機臺設備、原物料、關鍵器件是否真的能充足掌握,才是真正關鍵所在,這些都需要時間檢驗,海水退潮之后,就知道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