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星、海力士等廠商占據全球存儲廠商的第一梯隊,紫光靠什么突圍?】大致上來說,整個半導體的產業鏈分成以下幾個環節:芯片設計、前道工序(晶圓加工、代工廠)、后道工序(封裝測量)以及原材料供應商和生產設備供應商。存儲芯片作為信息存儲的載體,可能不像處理器等邏輯電路那樣受到重點關注,但是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視,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PC及各類智能終端產品中,在半導體產業芯片設計環節當中其實是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的全球存儲廠商的第一梯隊被三星、海力士、力晶科技、東芝和美光科技等占領,完全看不到中國廠商的身影,幾大巨頭企業占據了幾乎存儲行業的全部市場份額。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服務器、PC和智能手機市場,對存儲芯片的需求極為龐大,2014年中國采購的存儲芯片占全球的比例為兩成,2015年提高到三成,近年來占比更是進一步上升;在全球前十大存儲芯片采購企業當中就有兩家來自中國,分別是聯想和華為。
近兩年,內存價格的瘋漲,讓中國很多企業苦不堪言,研發生產出屬于中國的內存產品迫切性大大提升。而存儲芯片產業對中國來說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信息安全。在市場、國家信息安全等考慮下,存儲芯片成為中國重點發展項目,雖然國內的發展水平和巨頭企業在技術上還有很多的差距,但中國企業正在努力追趕。而目前風頭最勁、投資最大的是紫光集團及旗下坐落于國家欽點的存儲芯片基地武漢的長江存儲科技。在存儲芯片領域,紫光是我國半導體儲存器領域三大陣營之一,可以說是國家隊代表。下面,就一起和八姐來看看這家企業的具體狀況吧。
多次并購,實現存零的突破
紫光集團是清華大學旗下的高科技企業,同時還是中國最大的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這個充滿書生氣的大學公司,近些年在總裁趙偉國的帶領下,通過豪放不羈的資本運作,僅僅在幾年的時間里就打造了紫光帝國的雛形。
在外界的眼中,紫光集團是一家頗具神秘色彩的公司,自2013年以來,這家公司就開始不斷并購芯片、存儲行業龍頭公司,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紫光集團似乎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很明顯,并購行業內知名的企業對于紫光集團來說,是為了建立產業橋頭堡和灘頭陣地,從而快速切入市場,成為這一領域的重要參與者,縮短研發時間。
我們先來大致回顧一下紫光集團這幾年在半導體行業的重點掃貨清單。
2013年12月,以國際化合作為手段,收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當時國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位的通信基帶芯片設計企業展訊通信公司(Spreadtrum),它是智能手機的核心芯片供應商之一,其設計的4G芯片平臺被三星手機所采用。
2014年7月,紫光完成對同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國內排名第二的通信芯片設計企業銳迪科微電子公司(RDA)的并購,銳迪科在移動電話通信的芯片設計方面有其獨到的優勢。
2015年5月,紫光與惠普(HP)中國達成協議,收購惠普旗下全資子公司華三通信網絡公司(H3C)和惠普中國區企業業務的51%股權,并將公司名稱更名為新華三。
2015年7月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國際投資1億美元收購香港明辨科技(AcadineTechnologies),明辨科技是只能手機操作系統(OS)的軟件開發公司。
2015年10月紫光宣布與臺灣力成科技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紫光集團向力成科技投資約6億美元,獲得力成約2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力成科技被稱為封測三哥,在世界封測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5年7月,紫光以23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美國美光科技(MicronTechnologies),美光是世界頂尖的存儲芯片供應商,但此收購因美國政府的介入,最終未能實現。
2015年10月,紫光集團通過其香港全資子公司紫光聯合信息有限公司,投資38億美元,以每股92.5美元的價格,認購美國西部數據(WesternDigital)新發行的15%股份,但由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介入,紫光最終放棄了投資。后又在2016年與西部數據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紫光西部數據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大數據存儲解決方案及服務。
2015年12月紫光宣布,已于計算機內存芯片設計公司華芯(SinoChip)達成協議,以729億日元的價格收購華芯。
2016年4月,清華控股旗下的控股公司紫光智能和紫光4.0出資30億元非公開地收購沈陽機床的2.37億股股票。
2016年7月,由紫光集團、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省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科投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組建長江存儲。其中紫光集團出資197億元,占股51.04%,從而對長江存儲形成控股。據統計,長江存儲總投資將超過240億美元。這也是紫光集團目前為止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
在長江儲存之前,存儲芯片領域最為重要的兩種類型DRAM和NAND是均呈現寡頭壟斷的情況。DRAM市場93%以上份額由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三家占據;而NANDFlash市場幾乎全部被三星、SK海力士、東芝、閃迪、美光和英特爾六家瓜分。長江存儲是中國第一艘沖破國際巨頭壟斷的存儲基地,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堪稱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向空白地帶探索的一艘航空母艦。
目前,長江存儲科已經打造成為集芯片設計、工藝研發、晶圓生產與測試、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半導體存儲器企業。
優勢集合,加速自主研發
如果說并購僅是購買進入集成電路領域的一張門票,那么在一系列收購舉動之后,紫光也進入了自主研發的加速發展階段。
進入2018年之后,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已經投產,作為國家級存儲項目基地,長江存儲總投資金額達240億美元。預計項目一期建成后總產能將達到30萬片/月,年產值將超過100億美元。
目前,長江存儲首批400萬美元的精密儀器已于4月5日抵達武漢,未來兩年內將從全球多地進口近3萬噸精密儀器至漢。4月11日,長江存儲武漢基地芯片生產機臺正式進場安裝,這標志著國家存儲器基地從廠房建設階段進入量產準備階段。據了解,設備搬入、調試將耗費3個月左右的時間,然后開始小規模試產,如順利,今年四季度,中國首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64G三維NAND閃存芯片有望在光谷實現量產。這是長江存儲耗資10億美元,1000人團隊歷時2年研發成功的國內第一顆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三維NAND閃存芯片,從而實現中國三維閃存產業零的突破,將有望使中國進入全球存儲芯片第一梯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也給予紫光生產的存儲芯片給予高度評價:這是我們國家目前為止離世界水平最近的一顆芯片。
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暨長江存儲執行董事長高啟全透露,長江存儲的3DNAND閃存已經獲得第一筆訂單,總計10776顆芯片,將用于8GBUSD存儲卡產品。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看到基于國產閃存的智能手機、SSD固態硬盤。
重科技,逐步實現自給自足
紫光集團的發展目標和前進方向,是要打造成為一家真正擁有重科技的企業集團。這個詞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經常提到的一個詞。什么是重科技呢,在八姐看來,首先它一定是具有很強的技術含量,其次,它一定是基礎性的,對國家戰略、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具有重大的影響。再次,它的技術門檻一定比較高高,不是一般企業和人可以隨隨便便就玩得了的。
紫光集團自完成對展訊的并購以來,已經投入約60億元資金進行新技術的研發,未來幾年研發總的投入肯定會超過300億元。包括存儲領域在內,紫光今后的研發投入會更加驚人。而日前,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宣布,清華控股未來5年將投入500億元研發經費,并發起設立10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用于推進重科技成果的產業化,500億元規模的研發投資,標志著他們也已經把打造重科技集群放在了發展目標的首位。
當然,在人才方面,紫光十分重視。前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已經出任大基金副總裁兼長江存儲監事會主席;長江存儲執行董事長是臺灣挖來的高啟全,目前長江存儲CEO是海歸楊士寧,他也是中芯國際前COO;長江存儲CTO是海歸楊偉毅。除此之外,長江存儲2016年秋在美國硅谷開設了研發基地,從存儲器巨頭美國美光科技等處挖來技術人員,以40人的規模啟動研發工作。
八姐認為,存儲器領域的戰爭,將會比我們想象的要殘酷,也會比我們預計的持續更久,面對著集成電路領域的國際巨頭,紫光集團只有跑的更快,不犯錯誤,才能靠一點一滴的進步完成超越,這對于紫光集團來說只是考驗的開始。在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的宏觀環境下,中國的集成電路事業一定會在世界上占據穩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