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區成立智慧城市指揮中心,“一中心 五平臺 百系統”實時監測城市大數據】在更多城市實施“一刻鐘生活圈”等類似功能優化后,社區內的公共服務水平的信息化水平亟待升級,政務、商業、民生大數據激增,挖掘大數據和以數據防范風險、提前預判成為下一步重點。
由此,日前,福田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正式成立,并定位為“城區大腦”。其采用了“一中心、五平臺、百系統”的SMART新型架構:以“福田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為核心,以“預警監測S平臺、綜合治理M平臺、決策支持A平臺、公共服務R平臺、基礎技術T平臺”為載體,開發“100+”應用系統。
其涵蓋事件分撥、應急聯動、風險監測、數據共享、輔助決策、質量核查、可視化展示等功能,最終希望打造智慧城區“最強大腦”。
依托五大平臺互聯互通,匯聚全區各類數據和系統,構建市、區、街道、社區、網格一體化聯動,既為基層一線提供數據支撐,也為決策提供輔助。
亮點一:民眾多途徑參與足不出戶滿足所需
新型智慧城市的評價指標中對民眾反饋和便民性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智慧城市的評價要注重百姓口碑,解民眾之所急,而且更要讓民眾真正參與社區建設。民眾深入社區建設后,不僅可以更直接地監督政務辦公,而且讓社區內功能和服務更優化。
在該中心下的公共服務R平臺中,社區老人足不出戶就可在智慧民政系統中滿足自身的居家養老、家庭醫生、生活服務等需求。
居民還可參與“民生微實事”項目,通過事前提議、事中監督、事后評價,全流程與街道社區互動,“短、平、快”解決身邊的急難小事,實現“我的實事我做主”。
物聯感知系統把感知觸角延伸到工業區、商貿區、居民小區等風險位置,找出“痛點”,查出“病灶”,為城區治理和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民眾隨時發現問題或風險后也可通過手機上報:即通過智慧福田APP隨手報送隱患、反映訴求、提出建議,參與社會共建。
采集民眾反饋之后,還有助于預警大型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在輿論出現某些特征或出現敏感詞后,就可第一時間上報、處理。據了解,在福田輿情監測系統中就可實時獲取網絡輿情,匯總、分析、提前預警特定領域、重點行業、突發公共事件的負面情緒,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采取措施提前防控。當前網絡空間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不容小覷,網絡輿情極易引導民眾線下采取過激行為,對重點公共行業的輿論實時監測并捕捉信息成為關鍵,這也是未來城市“安全”需擴充的內涵。
亮點二:以大數據預警機制監測5萬余家金融企業動態
城市的“智慧”不僅體現在當前和未來的提供便捷能力,而且還需要對即將出現的危機和風險防微杜漸,實現預判和預警,化危險于無形,這不僅包括傳統的平安城市和簡單的攝像頭,對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區來說,為城市產業發展營造“安全”環境、防范風險同等重要。
福田作為金融強區,此次上線的“百系統”中的“金融大數據監測系統”正是運用金融大數據監測轄區5萬多家企業的。
據福田區智慧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某些互聯網金融類企業可能涉嫌金融詐騙、非法集資、跑路、擠兌等情況,通過系統監測,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上搜集相關企業經營情況,比如擴充速度、人員規模、業務經營范圍和推廣語等內容是否違規或出現異常指標,一旦發生違反互聯網金融監管采取非法集資或詐騙的行為,就可第一時間找到企業。目前,借助監測系統篩選出高風險企業20家,重點監測企業88家,異常名單企業169家。
針對金融企業法律糾紛頻發特點,該區打造智慧法院和“巨鯨智”平臺同步上線。據了解,該系統是由福田區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在全國率先實現金融糾紛類案件立案、審理、執行全流程網上辦理,去年6月上線至今已立案24588件,結案14792件,實現當事人“足不出戶”辦理案件全部手續。
亮點三:責任到崗建立“信息共享”考核
民眾無需反復跑腿,產業發展獲得實時監督,這些都是大數據匯總產生的成果,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設之初就一直重視“數據共享”的意義和難點,也成為考核城市的首要指標。
該指揮中心依托綜合治理平臺建設了智慧街道、智慧應急、智慧消防、智慧查違等系統,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一體聯動。
以最常見的房屋信息為例,將標準地址與人、法人、城市部件等基礎數據以及各類服務管理業務數據精確關聯,數據落實到樓入戶,形成不同的業務主題,多維度可視化展示,樓主、社區管理部門、不動產登記中心可一目了然掌握數據。而且一線巡檢員可實時通過手持終端更新信息,將最新情況匯總到社區管理平臺,而通過四級一體聯動機制,市、區、街道部門可實時共享、查看信息,涉及出租屋信息采集、安監、城管、維穩、應急、消防等多領域,一次采集、一次更新、多級共享,而且在采集人員離開后數據隨即被屏蔽,只有相應權限的人員才可查看,保證數據隱私和安全。
在數據共享的考核上,此次建立了區內和市區協同的數據共享動態更新機制,區屬各部門已共享數據4500萬多條,區級數據中心累計獲取各類數據4.3億多條。對54個被評估單位開展“信息共享”績效考核,梳理1000多個數據項納入考核評估,對不共享部門進行績效考核扣分,建立不達標部門的負面清單。
“百系統”作為智慧城市深入民眾需求和身邊的靈敏觸角,目前規劃開發102個,已建成32個,在建45個,籌劃25個。對于未來的城市最強大腦,我們認為,結合不同地區產業發展現狀和民眾所需,各地應挖掘大數據的利用價值,政府開路、企業緊跟,用大數據實時監測產業發展,產城融合提升城市智商,最終惠及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