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密集轉戰儲能市場,誰將奪得動力電池市場“大力神杯”?

時間:2018-06-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國內動力電池兩大豪門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動作不斷,先是比亞迪獲簽英國18MW集裝箱儲能項目,又傳來寧德時代與福建省投資集團等共同投資24億元建設大型鋰電池儲能項目簽約的消息。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密集轉戰儲能市場,誰將奪得動力電池市場“大力神杯”?】近日,國內動力電池兩大豪門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動作不斷,先是比亞迪獲簽英國18MW集裝箱儲能項目,又傳來寧德時代與福建省投資集團等共同投資24億元建設大型鋰電池儲能項目簽約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一直以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爭奪動力電池市場“大力神杯”明爭暗斗,而此次雙方卻密集轉戰儲能市場,這讓“元芳”覺得“此事定有蹊蹺”啊。

寧德時代總裁黃世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儲能表示看好,他認為將來鋰電池應用在儲能領域,其市場容量將比電動汽車還要廣闊,產值將達到萬億元。比亞迪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張子峰表示,儲能市場已處于爆發前的臨界點。2018年,比亞迪在全球化儲能市場的布局或許會讓行業中所有的企業都大吃一驚。

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催生儲能藍海

小編了解到,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70萬輛,而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保有量將達500萬輛。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動力電池的退役數量將越來越多。2018年被業界認為是動力電池退役潮的元年,預計2018年退役電池總量將達14.03GWh,到2020年將達32.2GWh

,到2023年將達到101Gwh。如何處理這些退役動力電池已經成為業界面臨的迫切問題。

張子峰介紹,從新能源汽車上退役下來的電芯剩余容量大多數在初始容量的60%-70%,如果直接將退役電池回收拆解,將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將退役電池進行梯次利用將有利于提升新能源汽車生命周期的經濟性,以及實現節能環保等多方面積極意義。

通常來講,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年限為5-8年,其性能隨著充放電次數的增加而衰減,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動力電池將不再適用于電動汽車。但退役的電池經過檢測、維護、重組等環節,仍可進一步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低速電動車等諸多領域進行梯次利用。

而今年2月國家工信部等七部委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指出,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電池進行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將會成為下一個藍海。據預測,2020年退役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市場總規模將超過100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380億元。而梯級利用是極具前景的應用領域,并將帶動儲能這個巨大新興市場的形成。

電池梯次利用市場主體紛紛布局儲能

根據今年3月國家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充分發揮汽車生產、電池生產和綜合利用企業主體作用,探索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化商業運作模式,突破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高效再生利用產業發展瓶頸”。

小編認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作為目前我國動力電池領域的領頭羊和“退役電池貢獻大戶”,不僅要起到積極的帶頭示范作用,同時也是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寧德時代市場總監楊琦曾表示,電池企業應是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主體。他指出,動力電池系統是個高壓體系,并且不能實現100%放空電,退役電池仍然處于帶電狀態。如果交給非專業人士處理,會加大危險系數。因此,將退役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工作交給專業的電池企業會更加穩妥。

據了解,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退役潮,以便后期對接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除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國內布局儲能項目的企業還有:國軒高科、中航鋰電、猛獅科技、中興派能、南都電源、格林美、中天儲能、雄韜股份、桑頓新能源、科陸電子、普能公司、欣旺達、杉杉股份等一批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

從國際上來看,2015年特斯拉發布了POWER

WALL用于儲能市場,做鋰電池的梯次利用。2017年末寶馬集團曾表示,將利用700輛回收利用的寶馬i3電動車退役電池進行儲能,該項目已在寶馬Leipzig工廠實現部分能量儲存和供給任務。博世集團利用寶馬的ActiveE和i3純電動汽車報廢的電池建造了2MW/2MWh的大型光伏電站儲能系統。小編認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此次“不約而同”大規模布局儲能,可能雙方都已經嗅到了電池行業未來發展的新契機,或許新一輪“軍備競賽”已經開始了,而國內的其他電池企業也虎視眈眈,而最終誰將捧起儲能領域的“大力神杯”,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