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未來3-5年90%造車新勢力將會消失

時間:2018-06-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對于這一些資金的進來,我認為對于汽車產業是機遇,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來很多挑戰,但是同時我也認為,這些資本的進入,特別是對于一些投機者、攪局者可能汽車產業會是他們的“滑鐵盧”。

未來3-5年90%造車新勢力將會消失6月5日-6日,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于重慶隆重舉辦。本屆論壇以“在變革的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為主題,旨在展現數年間以及未來汽車產業的新變化、新趨勢。以下是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論壇中的演講實錄: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

我這里講的是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更多是從中國品牌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品牌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來面對這種新的形式。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整個汽車行業,我們迎來了百年難得的大變革的好機遇。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當然我認為機遇更多大于挑戰。特別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產業在繼房地產、互聯網之后成為了一個新的風口,所以你可以看到,資本的嗅覺是最強烈的,從過去的一些風險基金、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造車出現以后,最近出現了一波新的并購重組浪潮。可以看到最近已經有6家企業開始涉足到具體的并購重組,而這些并購重組涉及到的金額我們統計有800多億,說明資本的市場對于這一個產業高度的重視,我也認為這必將帶來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大發展。但是同時我也認為,它會對整個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以及長遠發展帶來眾多的挑戰,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什么事情過渡的投資或者過渡的競爭都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或者帶來一系列后遺癥。

我們來看看當前整個汽車有大量的資金融入,但是可以看到現在在這個產業里面是一個什么狀況呢?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我們國內的汽車企業有180家,這是從今年4月份1-4月中國汽車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其中有32%,57家銷售為0,96家乘用車企業有20%銷售為0,118家國內(中國)乘用車品牌(指品牌)16%銷量為0,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數據。同時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集中度越來越高,從2013年乘用車市場占比,TOP10從2013年的66%現在集中到2018年的87%,我簡單大概估算10%的企業占據了90%的份額,完全顛倒的,還差2個點,就70%了,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情況。同時我們看到新能源領域,更是令人驚奇,可能平常更多關注到新造車實力進入新能源這個領域,在工信部注冊的新能源企業單一企業數已經到了503家,現在有503家企業是可以生產新能源產品的,包括原來本身都是做汽車的,因為申請新的資質,其中有16家拿到了發改委的核準目錄,有6家通過了工信部的審核。所以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說,可以看到資本在涌動,在進入這個汽車產業,但是這個產業本身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未來3-5年車企的管停并轉、兼并重組絕對不是新聞,可能每天發現都有這樣的報道,所以我認為大部分的品牌會被淘汰,這是一個結論。第二個結論造車新勢力經過未來3-5年的淘汰,我認為90%成為“先烈”是大概率事件,而且我認為這是很理想的結局。所以我判斷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無論什么資本進來,也擋不住本身這個產業競爭的規律。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兼并重組是非常的頻繁。

對于這一些資金的進來,我認為對于汽車產業是機遇,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來很多挑戰,但是同時我也認為,這些資本的進入,特別是對于一些投機者、攪局者可能汽車產業會是他們的“滑鐵盧”。

當前我們再看到一個情況,汽車產業我們大家都知道過去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企業,我們都說得很多了,但是在今天的汽車產業里面,光有機制也是不行的,光有錢燒也是造不了車的,因為今天的汽車產業不僅僅是過去所說的另人一個敬畏的產業,它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過去我們說它多學科的融合性、管理體系的科學性等等行業特征,今天我認為又有新的四大特征,或者比較新的領域、令我們困惑的領域正在使產業發展新的變化。

有哪幾個特征呢?首先有這樣幾個特征:

一是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這個“政策”是廣義的,放大到全球,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對它本身的影響,我們統稱為“政策”,包括國內政策。

二是產業競爭的惡劣性。產業競爭非常惡劣,不是激烈。開始我想用“激烈”,后來我認為是“惡劣”了。

三是當前我們面臨技術迭代的復雜性。剛才會長講到當前所有變化都是技術帶來的,包括互聯網技術、AI技術、芯片技術等等。

四是消費轉換的多樣性或者說出現了不可預測性。很多可以預測,現在我發現它在變化或者快速的變化,在考驗著我們企業對于這一系列變化的適應性。

首先,政策變化。剛才講了,國際政治,我們先看這一塊。地緣政治和國際經濟,隨著中國汽車產業。先聚焦中車其他產業或者中國本身介入國際政治經濟等等在影響著全球,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全球的環境在深刻的影響著中國,在影響到我們汽車產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于伊核領域,伊核協議的態度,它在改變著我們海外的投資。我們中國有不少企業曾經在伊朗有一系列布局,這一變化也突然發現伊朗怎么弄?最近我們碰到幾位老總,因為我們在伊朗都有布局,怎么整呢?本來一個很好的前景,現在發現迷盲了,不知道特朗普總統下一步會提出什么新的想法。同樣的,中美貿易摩擦、貿易戰,你發現帶來了眾多的不確定性,未來整個汽車格局和世界汽車格局和中國周邊相應的汽車,包括零部件汽車格局不確定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會影響著中國的政策,中國未來的政策會怎么發生變化,所以這是復雜性,就在于當所有的東西是裝在領導人頭里面的時候,你就發現預測不準了,所有的數學模型都沒有用。同樣的,我認為在中國我們也為了適應現在這個大的形式的變化,中國中央政策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在不斷的變化。比如說前不久4月10日習主席講要擴大對外開放,國家發改委立即下調等等改變汽車產業的變化,這些變化短期內可能影響是有限的,但是長遠來講對于整個產業格局影響是深遠的。同樣的,我們再聚焦到產業政策里面,因為一系列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像新能源、智能化、共享,包括一系列油耗排放法規,這些都在讓我們汽車產業圈的人覺得有很多巨大的挑戰,從未有過的。

除了這個挑戰,還有一些因素,就是什么呢?今天中國汽車品牌已經進步了,開始走到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沿。原來我們跟著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通道,我們是跟隨,所以你會覺得很簡單。就像我們燃油最高是化油器,可以看到技術路線是電噴,然后O1、O2、O3、O4,繼續往下發展,今天發現大家在探索很多技術路線,有N多技術有有N多方案,增加了決策的復雜性。

第二,競爭的惡劣性。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風險基金或者投機者的攪局,真正產業基金進入我認為是良性的。二是由于中國這個特殊的環境,對于汽車這樣一個大產業帶來的GDP稅收的巨大影響,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地方政府對于汽車產業的判斷和決策,所以它會帶來“惡性”甚至未來資源的巨大浪費。當然從這個里面我們還可以看到,有這些資本的進入,最后在“臨死”之前還會有垂死掙扎,也會進一步加深競爭的惡劣性。有什么辦法來解決呢?沒有,我認為這是必然之路,要讓這個產業回歸到良性的競爭,就是現在這種惡性競爭是唯一的解決方案,讓它回到一個良性的競爭狀態。

第三,技術迭代的復雜性。剛才其實我已經講到了,現在太多新技術的發展讓你眼花心亂。因為在長安我們就發現,無論在能源路線方面有N多技術和N多方案,原來1千人的動力研究院現在發現要有4-5千人才夠,因為要面臨這么多動力模式和方向,都怕錯過任何一個機會,等等。不展開說,同樣在智能化也是一樣。

第四,消費轉換。個性需求年輕化、共享等等,都會帶來我們一系列商業模式的(變革),剛才楊先生講到共享出行是汽車企業的朋友還是敵人?真的有很多的問題,現在還在探索之中,面臨著不確定性。

這是當前我們所看到的問題。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剛才說的“四性”里面,無論是對于新造車勢力、新的資本進入,還是原來在這個領域的傳統企業,我認為挑戰和機遇都是并存的,當然這里面各有優勢。老是把傳統汽車和新勢力造車對立起來,我在3、4年前就說過,兩者融合發展,其實今天主題里面更是這樣的一個思想,才是共贏的方案。所以正是基于這樣一個思路,長安也是按這樣的思路來和一系列新勢力造車合作。比如和未來汽車合資,和騰訊汽車合資,為什么?不讓你顛覆我,捆綁在一塊,融合發展。其實新勢力造車,我相信今天有很多朋友,不要老想著顛覆傳統,為什么要顛覆他呢?他把基礎做得那么好,同樣,我認為也是融合發展。

長安的做法我簡單聊幾句話。正是基于剛才對于這種格局和形勢的判斷,以及對于競爭型新的認識,我們在去年提出了第三次創業。我們提的創業講的精神,創新是方法和路徑,我們講“創新創業計劃”。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在這個行業里面32年,沒有感覺到當前所面臨的格局,你需要創新的勇氣是遠遠大于過去任何時候。所以在這個領域,我們簡單點一下。

我們要從傳統的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有一系列的指標,不點開。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型。在4月23日發布了長安新的品牌構架,因為原來汽車品牌都在,但是攪在一起,讓品牌產生了很多混亂。除了一個高端品牌,這是今天暫時不做任何揭密,長安汽車聚焦到我們現在的乘用車。原來有一個長安商用,現在聚焦到歐尚汽車,打造一個家用汽車的格局。原來長安還有一個輕型車,現在叫做凱程汽車,實施汽車發展。在傳統領域里面,從傳統產品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當然在智能化有一系列的方案,不展開講。從傳統汽車希望長安向著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發展。我們新能源領域專門有一個“香格里拉計劃”,過去發布過。在下半年會對智能化發布“北斗天樞”計劃。

盡管汽車行業競爭這么激烈,但是我們的機遇仍然大于我們的挑戰。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當下,百年汽車產業迎來了變革的機遇,我們真誠歡迎眾多資本加入,但是我認為投機資本確實可能要引起關注。所以我們希望有情懷、有擔當、有戰略定力、對汽車產業有敬畏的資本能夠加入到這個產業,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的高品質生活,為我們汽車產業良好競爭發展與競爭環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