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現在到底有多少獨立的、資金充足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創企該如何爭奪市場

時間:2018-05-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當然,距離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已經有許多公司在努力建設這樣的未來。

【現在到底有多少獨立的、資金充足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創企該如何爭奪市場】據外媒報道,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坐在車里的孩子可能會問父母:很久以前的汽車是什么樣的?他們討論的就是當前場景,大多數人依然在用方向盤和踏板來控制汽車。

當然,距離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已經有許多公司在努力建設這樣的未來。

然而,改變交通面貌是非常昂貴的業務,通常需要企業或大量風險投資支持來幫助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那么,現在到底有多少獨立的、資金充足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簡而言之,并沒有你想像的那么多。

通過瀏覽企業數據庫公司Crunchbase的“自動汽車”類別中的獨立公司,這些公司都已經籌集了5000萬美元或更多風險資金。

經過篩選,我們發現這些公司大多可歸為兩大陣營:1)致力于傳感器技術研發的公司,傳感器是任何無人駕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全棧(Full-stack)硬件和軟件公司,它們將包括傳感器、機器學習軟件模型以及控制力學等集成到無人駕駛系統中。

全棧無人駕駛汽車公司

讓我們先從全棧無人駕駛汽車公司開始。下表顯示了目前在市場上運營的獨立全棧無人駕駛汽車公司,以及它們關注的重點領域、總部所在地、風險融資總額等。

請注意,上面列出的公司重點領域也有差異。總的來說,有些公司專注于建立更通用的技術平臺,也許目的是為了將來向其他汽車制造商出售或授權,而其他公司則不僅想要擁有無人駕駛汽車技術,還希望能將其部署在按需出租車和其他運輸服務車隊中。

制造無人車的眼睛和耳朵

在傳感器方面,也有一種趨勢,這個領域的公司顯然更集中于某個焦點領域,你可以從下面的表格中看出差異:

在傳感領域,許多資金充足的初創公司正在開發激光雷達(LiDAR)技術,這些技術基本上就是在為無人駕駛汽車系統打造“深度感知眼睛”。例如,CYNGN集成了許多不同的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到硬件陣列和軟件工具中,這是手機操作系統開發商的一個重要樞紐,以前被稱為Cyanogen。

這些傳感器公司還在致力于解決其他問題,包括Nauto的智能攝像頭,它收集位置數據、檢測分心駕駛或Autotalks的Dsrc技術,后者用于車輛與車輛之間的通信。

與前面提到的全棧供應商不同的是,許多傳感器公司已經在與汽車行業建立起供應關系。

舉例來說,QuanergySystems公司吸引了零部件巨頭Delphi、豪華汽車制造商捷豹(Jaguar)、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以及現代(Hyundai)、雷諾-尼桑(Renault-Nissan)等汽車制造商作為合作伙伴和投資者。Innoviz則向寶馬公司提供固態激光雷達技術。

盡管雷達(甚至是激光雷達)現在正變得過時,但傳感器仍在不斷創新。為無人駕駛車輛開發固態深度傳感解決方案的以色列OryxVision公司的技術顯示,其“相干光雷達系統”有點兒像雷達和激光雷達技術的混合體。

這種技術使用激光(紅外線)照亮前方的道路,但像雷達那樣反映信號波,而不是粒子。此外,它比傳統雷達或激光雷達技術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傳感效果。

創企能否與大型企業競爭?

有很多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都有雄厚的企業資金支持。比如Alphabet旗下子公司Waymo,它可以從谷歌的巨額搜索利潤中獲取補貼。Uber也有無人駕駛汽車計劃,盡管它遭遇到一系列的法律和安全問題,包括在今年早些時候卷入撞死行人事件中。

特斯拉也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其汽車輔助技術,但它也遇到了諸多障礙,特別是其自動駕駛儀(Autopilot)。特斯拉還在面對其他一系列安全問題。盡管蘋果無人駕駛汽車計劃的宣傳力度不如其他汽車公司,但它仍繼續在后臺運行。

百度和滴滴出行等中國企業也在硅谷推出了首個“堆棧”研發設施。

傳統汽車制造商也加入了競爭行列。回到2016年,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公司斥資10億美元收購CruiseAutomation,以加強其無人駕駛技術實力。而福特也不甘落后,以10億美元收購了ArgoAI公司的多數股權。

這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問題:即便是那些資金充足的初創公司,是否有可能從老牌企業手中奪取市場主導地位,或者至少是加入他們的行列?也許有這種可能。

如此多的投資現金流向這些公司的原因是,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市場機會非常龐大。這不僅僅是汽車市場本身的問題,僅在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就將超過8000萬輛。

但是當電腦接管方向盤后,我們將如何打發乘車時間?這也是個巨大的蛋糕,難怪這么多的公司和他們的支持者都想要分得一小塊兒。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