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格局或將打破,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將會朝著芯片行業布局】一方面,行里行外不知有多少的人,都視半導體行業為高科技行業。到目前為止,半導體行業都依然是以全球分工與合作的模式運轉和發展,還沒有哪個國家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并且是完整的產業鏈。半導體行業涵蓋了幾十門的學科、幾百種的技術、幾千種的產品、幾萬家的企業,是集綜合性、生態性和動態性于一體的高科技產業。
據芯謀研究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各細分市場中的市占率普遍偏低。具體如:在芯片設計環節,中國企業在存儲器、CPU及MPU、傳感器、模擬射頻芯片、FPGA/CPLD、光電器件等細分行業中的市占率大約為1%;在芯片制造環節,對于28nm及其以下工藝的產品、化合物半導體和特殊模擬工藝的產品,中國企業的市占率同樣在1%左右;中國企業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行業中的市占率,則同樣很低。
由于半導體行業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智力密集等特點,這也就相當于是說,這個行業存在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以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為例:華為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1991年時開始在內部設立了芯片設計部門。直到2004年10月,該芯片設計部門才從華為獨立出來,轉而成為一家芯片設計公司,亦即海思半導體。海思半導體的總部同樣在深圳;從2004年開始,海思研發手機芯片,2009年才有了首款手機芯片海思K3,但未能商用。之后再到2012年,海思又出了一款手機芯片海思K3V2。雖然海思憑借K3V2實現了商用化的目的,但該芯片給用戶的體驗并不好;從2014年起,海思接連向市場推出麒麟系列移動芯片,用戶對麒麟系列處理器的評價也越來越高。簡而言之,從1991年至今,華為其實在芯片研發設計上已經有著長達二十多年的技術和經驗積累。
本月24日,據消息稱: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將會朝著芯片行業有所行動。而今日頭條2012年在北京成立到現在,僅有6年多的時間。與已經發展得成熟的BAT比起來,今日頭條顯然年輕了許多。加之,在BAT三大巨頭中,目前只有阿里巴巴對芯片行業的布局最為積極。就連媒體都稱:“BAT對待半導體產業的策略各不相同。百度更多采用結盟、自主研發的方式;阿里除了自主研發,投資了多家初創的芯片企業;而騰訊顯然投資有限,更多精力花在軟件領域(互聯網流量)。”由此,不得不說,今日頭條有意朝著芯片方向以尋求技術上的突破,著實令不少的人感到意外。
字節跳動的副總裁楊震原向記者表示:“字節跳動擁有全球數量最大的用戶上傳視頻需要分析處理,有大量的芯片采購和應用。目前也在芯片相關領域積極尋求突破。”某種程度上講,字節跳動會做出這樣的打算,與媒體近期集中報道“中興事件”不無關系。或者說,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如果不能自主研發核心的技術,沒有對長遠的謀劃而只注重短期的商業利益,那么這樣的科技公司在市場中很難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巨頭,且終將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對于“中興事件”,楊震原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看法,盡管“中興事件”反映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在芯片、核心的零部件等方面存在基礎薄弱的特點,但中國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這樣的新興方向上,是有機會尋求突破的。
楊震原告訴記者:“當然,不同的芯片領域需要特定的積累。像CPU、GPU領域,核心設計非常重要,外圍的軟件生態也一樣關鍵,所需要的積累需要很多年。芯片生產是一個獨立行業,往后面看,依賴于光刻機等很多基礎設施,整個自主研發建設的周期會非常長。”與此同時,楊震原又對中國高科技產業有著偏樂觀的態度。楊震原看來,當前,科技行業繼續向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已然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比如,美國蘋果公司自主研發的芯片也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的。短期內中國完全有能力通過在人工智和軟件生態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實現局面平衡,為今后長期的自主研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日頭條從成立至今,本身有著很強的技術+內容基因。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兼CEO張一鳴本月23日出席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并表示,今日頭條將通過技術出海的方式,在全球構建供人們創作與交流的平臺。張一鳴在會上說道:“字節跳動人工智能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和人機交互與機器人。”而據網絡上傳開的一張圖片顯示,今日頭條的產品已經覆蓋了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