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I芯片成物聯網時代制高點

時間:2018-04-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以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為核心的技術,正在驅動各行業變革,物聯網使得萬物互聯成為可能,人工智能和智能語音技術賦能下,人們與機器之間的人機交互將更自然,特別在消費領域,各種嵌入AI技術的智能家設備,正在不斷提升人們的智慧生活。

【AI芯片成物聯網時代制高點】以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為核心的技術,正在驅動各行業變革,物聯網使得萬物互聯成為可能,人工智能和智能語音技術賦能下,人們與機器之間的人機交互將更自然,特別在消費領域,各種嵌入AI技術的智能家設備,正在不斷提升人們的智慧生活。

芯片:萬物互聯時代制高點

近年來,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發展迅猛,各科技巨頭在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在落地探索中,人工智能+垂直應用成為焦點,包括金融、教育,醫療,機器人、智能家庭、智能汽車等成為AI技術落地核心領域之一。

在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下,人們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促使普惠金融得以實現;也將開啟智慧醫療新時代,讓精準醫療成為可能;同時在AI技術驅動下,人們的智慧生活正在成為現實。然而,要實現這一切,芯片則成為核心之一,眾多企業瞄向了芯片這一核心領域,適用于物聯網設備的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芯片相繼推出。

巨頭大肆押注

在面向物聯網領域,聯發科與微軟合作,推出首款AzureSphere芯片MT3620,預計今年第三季度供貨。就在本月早些時候,微軟為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計劃未來四年投資50億美元,在此之前,在物聯網方面的投入高達15億美元,作為積極面向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轉型,讓昔日這個PC互聯網時代下的巨頭再次崛起,如今市值高達7400億美元,是全球第四大企業。

另外,受益于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GPU在機器學習上的優勢,使得英偉達成為AI芯片贏家之一,推動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包括微軟、Facebook和BAT等企業都有采用GPU來訓練人工智能。特別自動駕駛汽車幕后推動者,眾多科技企業和傳統汽車廠商等均有和英偉達合作,使得英偉達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股價更是以不斷創出新高,如今市值已經高達1400億美元,直追芯片巨頭英特爾。

另外,谷歌、微軟、蘋果和華為在AI芯片當中投入巨額資金,其中,谷歌掃圍棋界的人工智能系統橫阿爾法狗,背后就是自身深度學習芯片TPU支撐。與此同時,蘋果也在研發一款人工智能芯片,該AI芯片將會改進蘋果的硬件系統,華為的AI芯片也面世。

這兩家手機巨頭,在AI芯片更是上演了一幕神仙打架,他們旗艦機均搭載具有AI技術的芯片,iPhoneX搭載了具有人工智能的A11芯片,華為麒麟970內置神經網絡單元(NPU),其特色就是智能AI芯片,至此,AI手機將會成為智能手機標配,也是智能手機創新主流。

芯片之痛,中國芯能否崛起?

在國內,就在今年3月,阿里巴巴在深圳再次強調全面進軍物聯網,這將是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之后,物聯網成為阿里核心戰略之一。且在今日公布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IP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微),該公司專注于32位嵌入式CPUIP研發與規模化應用,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領域,全球累計出貨超過7億顆芯片。中天微創始人嚴曉浪表示,推動國產自主芯片大規模商用,為加速推進‘中國芯’在各領域的應用做出貢獻。

如今的阿里不再是單純的電商巨頭,而是一家技術創新企業,每年投入數以百億資金支持技術創新,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也走了全球最前端。

就在昨天,阿里巴巴千億人民幣成立的達摩院也聲稱正在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據阿里消息,該芯片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正當舉國為“缺芯少魂”扼腕時,作為享譽全球的阿里巴巴則傳來好消息,亮出中國芯,令人振奮。

還有,包括地平線機器人,發布了我國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這也是中國首次推出大規模量產流片的人工智能處理器。寒武紀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芯片廠商,早前有報道估值高達20億美元,目前寒武紀終端處理器IP產品已衍生出1A、1H等多個型號,在未來數年,全世界有數億終端設備可望通過集成寒武紀處理器,包括華為海思使用寒武紀1A處理器。

正當中興通訊面臨美國嚴厲制裁讓芯片處在風口浪尖之際,也暴露出我們的短板,芯片國產之路艱難但勢不可擋,當下包括阿里巴巴、地平線、寒武紀等多家推出適用于不同細分領域的芯片,在物聯網資深專家楊劍勇看來,盡管與英特爾和英偉達等為核心的美國芯片巨頭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資本和政策支持下,中國企業在發力芯片研發,也正在縮小與芯片巨頭的差距,借助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有望使得中國“芯”崛起,爭奪話語權。

最后

信息科技不斷發展,如今進入萬物互聯時代,各種智能設備數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適用各種智能設備的芯片,以及搭載AI技術芯片成為核心推動力,國內外科技企業紛紛搶灘和大肆押注,不僅半導體廠商,包括以谷歌、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為首的互聯網巨頭也在積極參與競奪。

伴隨中興通訊事件之后,國內芯的訴求水漲船高,萬眾期盼中國芯,特別在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之勢,讓我們“芯”痛,盡管中國“芯”崛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筆者相信,有朝一日,我們不再受制于人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