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才官曝了達摩院的AI芯片計劃,昨天又官宣收購了一個國內的芯片公司——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是不是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事實上,即便你昨天把這個名字鍵入搜索引擎,最終得到的結果還是只有一篇去年“出貨5億顆芯片”的舊聞,以及“言簡意賅”的官網介紹。
神秘的中天微,神秘的IPCore
根據中天微官網上的自我介紹,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業,是一家致力于“32位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CPU、以芯片架構授權為核心業務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其最重要的產品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嵌入式“CK-CPU”,后者所使用的32位C-SKY系列嵌入式CPU核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再看看產品,以中天微目前最為強勁的CK810為例,主要的特性包括:精簡指令架構,32位數據,16/32位可變長指令;單位性能2.5DMIPS/MHz。同時官方還給出了65nm、40nm制程下的整體芯片參數表現。
虎嗅針對中天微芯片的具體情況,還向阿里巴巴方面發出了數個問題,但官方均表示目前無法及時回復相應的技術問題。
除了自用之外,中天微還將自己的CPUIP(自主知識產權)進行授權,目前已知的合作就包括國內的芯片創業公司深鑒科技。
看完這么一大段技術性的介紹,是不是覺得不明所以?且聽虎嗅再為你剖析一番。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中天微的“CK-CPU”屬于RISC(精簡指令集)體系架構,與之定位類似的產品包括ARM、MIPS等架構。在手機上用的最多的ARM架構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而MIPS實際上也與中國有不淺的“緣分”——龍芯在技術上就源于MIPS架構。
近年ARMCortexcore發展軌跡
根據中天微官方透露的數據以及維基百科的相關數據,中天微目前最高端的CK810,性能上實際與ARMCortex-A9打了個平手(兩者單核單位性能均為2.5DMIPS/MHz)。而Cortex-A9架構是ARM在2007年發布的一款產品。
相比之下,ARM在2016年發布的Cortex-A73架構,單核單位性能為4.8DMIPS/MHz。
換句話說,中天微的“CK-CPU”是一個比較偏向移動端、嵌入端的CPU,與同類型的ARM處理器相比,技術差距大致在11年左右。
另外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拿出來說說,從中天微官網的相應介紹中,我們可以得知其CK610為第二代產品、CK810為第三代產品。在單位性能這一項指標上,后者較前者已經提升了37%。可見在相應的產品技術發展方面,中天微還是有在取得進展的。更何況,并且RISC架構處理器還能通過堆疊數量等方式來彌補單顆核心的性能不足。
所以如果從解決“有無問題”角度出發,在各種移動、聯網設備中使用的RISC處理器的確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一種核心硬件資源。畢竟,11年的技術差距,肯定還是比什么都沒有強(以上分析均建立在中天微官方資料的基礎上,結論僅作為參考)。
收不收購,其實都沒差?
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公布的MTKNB-IoT平臺芯片方案
雖然中天微今天被阿里巴巴收購,但實際上雙方的合作早已開始。早在2015年,雙方就已經針對物聯網的各細分領域開發(YunonChip)架構。聯系此前中天微合作廠商超70家,SoC芯片累積出貨突破5億片的信息,阿里巴巴很有可能已經在自己的物聯網產品中已經運用上了中天微的芯片。
虎嗅針對目前中天微芯片是否已經有所應用也詢問了阿里巴巴方面,對方表示需要進一步了解情況之后才能回復。
但從之后的合作來看,阿里巴巴方面應該是相當滿意中天微的實力。先后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分別入股、注資5億給中天微。
具體成果方面也有三款基于AliOS軟硬件框架的云芯片,包括一顆用于計算機視覺新盤、一顆MCU平臺芯片、一顆基于AliOS的極低功耗NB-IoT物聯網安全芯片。
中天微CEO戚肖寧還曾直接表示:“希望透過阿里巴巴的強大平臺與數據中心體系,實現自主研發芯片的大批量商業應用,為真正的‘中國芯’的研發與量產做出貢獻。”
可以說,即便今天不收購,中天微和阿里巴巴之間的合作已經相當緊密了。
惡補半導體,需要爭取一切可能的突破口
嚴謹地說,RISC架構只是目前世界上眾多處理器架構中的一種,即便在通用處理器分類中也不是最大最強的一個。但我們決不能因此低估持續發展投入所引出的突破口,以及突破口背后的勝利可能性。
根據2015年ARM發布的一份“樂觀的”市場預期數據,ARM處理器在2020年的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10億美元。
如果能夠在這個龐大市場中尋求到相應機會,并且由此催生出一個屬于中國的、獨立自主的RISC處理器上游產業,也可以視作整個中國半導體業的優秀成績。
當然,如何集中精力消除與世界先進水平多年的技術差距,如何將國產CPU芯片運用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設備當中去,將會是中天微和阿里接下來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