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南京舉辦的2018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暨“IC中國”峰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強調,5G到來之前,半導體行業所面臨的市場沒有那么熱,因為沒有新的東西產生。隨著5G商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對產業上游的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巨大的驅動。
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周子學認為,這幾年是中國應對市場繁榮最好的起步期。但是,不應該高調去做,提振自己信心的同時也提高別國的戒心。應該低調,踏實去做,半導體產業要經過艱苦奮斗才能成功。
“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還很弱,并沒有很強的企業能與世界優秀企業競爭。首先,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全球前20名的半導體企業,在具體細分領域,CPU我們基本上沒有;邏輯電路量很少;存儲器正在打造企業,產品還沒出來;設備、材料的企業更弱小。從各個細分領域來說,我們的競爭力都不足。其二,是資源分散,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不夠集中,尤其是主體不集中,資源是分散的。其三,是過度宣傳,引起了部分國家對中國的警覺。還是需要扎扎實實做事,埋頭苦干,過度宣傳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障礙。”周子學表示。
對于中國半導體行業未來發展進程,周子學給出了大致預期。按照產業鏈細分,中國可以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把設計業和封裝業做成相對有技術含量的版塊,只要長期艱苦奮斗,堅持下去可能實現;用十到十五年的時間,把制造業和部分材料業推到相對高的水平,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關鍵的設備制造業,即便再用三十年,中國也不一定能做出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設備。”周子學強調,這個行業本身是國際化的,沒有哪個國家敢說從頭到尾領先。如果經過20年奮斗,中國一些半導體企業具備國際競爭力,就算成功。這個過程,中國應該從技術研發入手,并需要政府長期的支持,“忽冷忽熱”將無法成功。